《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x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一、回忆所学,导入新课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完成板书。2、从1927年到1943年,过去了整整十六年。十六年,192个月,5840个日子。这要是换了一般人,别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六年前的回忆,都可能会怎么样?但是,孩子们,你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们知道,对李星华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却是怎样的?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就像在昨天。没错,李星华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非常清晰的。二、细读课文,感受品质1、过渡:十六年过去了,大钊先生的言行、外貌、神态,对于李星华来说,还是那样清晰,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跟李大钊在当年的反常表现密切相关。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现。(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大钊有这些反常表现。(3)写一写: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着怎样的品格。2、汇报交流,透过人物言行、外貌、神态,体会人物品质:预设1: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说说反常表现在哪里。(2)对比朗读:请女生读前面三句话,请男生读最后一句话。(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的父亲形象(4)抓住“含糊”这一神态,理解局势的紧张。(6)局势如此紧张,按理说,李大钊先生应该如何了?(7)但是他却是如何说,如何做的?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8)从这些反常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预设2: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1)分角色朗读:请男生读李大钊的话,请女生读李星华的话,边读边用心体会李大钊身上的反常言行。(2)抓住“几声尖锐的枪声”体会当时危险的境地,以及李星华的恐惧。(3)抓住“一阵纷乱的喊叫”体会普通群众的害怕,以及敌人人数众多与残暴。(4)对比李星华和普通群众,李大钊的表现。(5)抓住“不慌不忙”一词,作为父亲和革命者的李大钊,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以及大钊先生的品质。预设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说说反常表现在哪里。(2)代入李星华的角色,说说自己心中的疑问。(3)补充真实的历史资料,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加深学生的理解。李大钊从被捕到被害,在狱中度过了22天非人的生活。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各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然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全部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甚至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4)推测大钊先生应该会有的神情,对比大钊先生真实的神情,体会作为父亲和革命者的李大钊,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以及大钊先生的品质。三、深入思考,寻找力量1、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反常神态,这样的反常外貌,这样的反常言行,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放声朗读:读出坚定与强大。3、关注“平日”这个词语。抓住“平日”一词,引读文本,深入体会这份力量的强大和信念的坚定。四、转换角色,真情流露1、孩子们,庭审就要结束了。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说完了最后一段话,又望了望我们。那一刻,作为父亲和革命者的李大钊有多少心里话想对李星华说啊!而作为女儿和革命继承人的李星华呢,又有多少心里话想对李大钊说啊。引导学生分别代入李大钊和李星华的角色,写下他们的心里话。2、学生作品展示。3、实际上,李大钊走的那个日子,在文章的一开头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那是在1927年4月28日。再看文章的结尾,当李星华悲愤地告诉母亲,李大钊被害的日子是4月28日。我想,不仅是李星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