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三语文教学案(老师版)执笔人:吴振华审核人:初三语文备课组时间:09年10月26号18《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拟用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资料助读:作者《三国演义》杨修之死的背景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课文所叙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识记字词: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庖官()鸡肋()夏侯憞()分食讫()佯装()大簏()伺察()麾军()绰刀()屯兵()恃才放旷()阜()谮害()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众以实对: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嘉有问,植即依条答之:4、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曹操伐蜀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为“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归程,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其斩首示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战火纷争,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面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再让我们来认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二、检查预习:三、课文研讨: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于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改建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塞北酥饼。“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曹操梦中杀人,杨修一语道破天机。“操闻而愈恶之。”告发曹丕。“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教植作答。“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师:通过大家对事件的复述我想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更透彻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事件再结合文章其他内容分析讨论杨修与曹操的性格?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胆大妄为、目中无人、鲁莽、轻率参与皇室的权利之争。。。。。。曹操:嫉贤妒能、阴险狡诈、残忍多疑、虚伪奸诈。。。。。。师: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的,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特色。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师: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曹操杀杨修这件事,请同学们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请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为人恃才放旷,胆大妄为,目中无人,更参与了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这是杨修的取死之道(内因)曹操嫉贤妒能、阴险狡诈、残忍多疑、虚伪奸诈这也是曹操被杀的原因之一。(身边有这样一个时刻能猜透自己心意的人,以曹操的为人如何能不“忌”不“恶”,甚至时时防范呢?而且杨修已经深深的卷入了宫廷斗争之中,他极力辅佐曹植做接班人,反对曹丕继位。而此时曹丕已得势,曹操深知这样一个危险人物必定会成为自己身后大患)四、拓展延伸:杨修之死,令人感叹,如果让你给杨修的墓碑上题写两句对仗工整的碑文,你怎么写?示例1、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示例2、一张巧嘴,道破天机。两片薄唇,找来横祸。课堂板书:杨修之死罗贯中道鸡肋事件之告发曹丕教植斩吏教植作答死改建园门,分食塞北酥饼,曹操梦中杀人,取课堂总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逝去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