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②生字卡片。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第一课时形象揭题,了解特点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朗读感悟,初识生字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②再读课文。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复习巩固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指导写字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第二课时感悟寓意,拓展延伸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④分角色朗读全文。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拓展练习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