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手表防水等级详解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手表防水等级详解对于手表的防水性能,大家是否真正了解呢?30米(3ATM/3BAR)防水、50米(5ATM/5BAR)防水、100米(10ATM/10BAR)这些防水等级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何为防水手表?手表的防水依靠表镜、后盖等处的防水胶圈而达到相应的标准。所有防水表均在底盖上打有“WATERRESISTANT”或“WATERPROOF”的英文字样。无防水标记手表仅能防尘,应避免沾水。关于手表的防水性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明确规定:凡是标明防水的手表,最低要耐受2个大气压,即20米水深处不进水。30米防水表示手表可以耐受3个大气压,依此类推。此标准的前提是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且手表和水都呈静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手表如果能够防水,即是合格的。二、手表防水等级物理现象而言,水下深度每增加10米,便会增加1大气压的压力,当表壳内外压力不平均时,表体便容易发生爆裂。所以一般表厂均以“压力值”来测试手表防水功能,并以抗压值(单位BAR或ATM)来表示防水深度。在防水程度的说明中,ATM代表“大气压”,等于10米水深的压力。表示大气压力的另一词就是巴(BAR),往往用于欧洲。当手表上标示着:3ATM(3BAR/30米)防水,它代表的意思是适用于日常使用,不可用于长时间游泳;可以抵抗少量洗手洗脸溅水和雨水。5ATM(5BAR/50米)防水,它代表的意思是适用于在浅滩短程游泳,不可用于潜水或浮潜。10ATM(10BAR/100米)防水,它代表的意思是适用于游泳和浮潜。20ATM(20BAR/200米)防水,它代表的意思是适合在水中有高冲击力的运动和一些潜水活动,比如潜游。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与规范根据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级不同,实验室需要不同的防护水平.实验室不同水平的设施、安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技术和管理措施构成了生物实验室的各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俗称分别为:P1、P2、P3和P4实验室(P是“物理防护”的英文“physicalprotection"的首字母).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最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最高。一、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仅适用于进行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处理危害等级1的微生物.BSL-1是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水平,依靠标准的微生物操作来保证安全,缺少特殊的一级防护屏障或二级防护屏障。一般来说,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能从事没有感染性的操作,不能满足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需要。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满足如下设施和设备的要求: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若操做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应规定和要求。应设应急照明装置。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必要时,应配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