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总结总结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从什么都不懂到渐渐了解了各个程序、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工作技巧,真是受益匪浅。压接车间主要有下料和预装。下料包括下料、分装、剥皮、压接。其中下料还分KOMAX、小寺和屏蔽线。下料时操作者要在调整好各项数据后先下一根样线供质检员检验,主要有长度、拉力值、端子高度、宽度、是否上到线芯等,合格后方可批量下料。下料后还要进行外观的检测:前后R角应可见(后R角必须有);前后线芯伸出可见,5平方以下的导线线芯伸出最大为1MM;压痕可见,压痕无扭曲变形,无毛刺;端子头部无变形,无损伤,端子单片无损伤,前后切断点可见,小于0.5MM;包胶线皮可见,上下左右摆动45度不脱落(三次),无刺破线皮,包密封塞无损伤,刺破缺陷,压接后外观保持直线度,无弯腰变形现象。预装中网圈时应从工作台上抖动取下线体,按要求挽成线圈,取半成品时不允许损坏标识,半成品不允许落地。导线插入塑件时孔位必须正确,不允许穿错,用错导线和塑件;绞合时绞距参数设定必须符合工艺要求,不允许绞短或绞长。压接机操作者中开机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进入压接机区;合并压接时,将截面积大的导线放在上面,截面积小的放在下面。组装车间切管的种类包括VPC管、波纹管、自熄管、硅胶管、热缩管。导线与插接器连接时需按工艺卡上导线截面积、颜色、孔位要求来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一插、二听、三回拉的原则。胶带缠绕时内部缠绕可用手撕胶带,外部缠绕必须用剪刀剪断。技术部时是一个大的知识库。在技术部里总会有新的发现,总会有新的收获。首先在产品组,我了解任何识图,图纸中的不同符号都代表了上面含义,通过图纸可以传递给我们大部分工艺制作和工程设计所需的信息;物料的种类包括电线(电线、屏蔽线、绞合线、ABS电缆、高压阻尼点火线、易熔线),端子(端子、保险片),管(PVC管、波纹管、自熄管、硅胶管、热缩管),定位件(直角夹、扎扣、卡夹、卡钉、扎带、铁箍),橡胶件(火花塞引杆套冒、火花塞引杆套头、垫圈、胶垫、螺丝、密封塞、,盲堵、忙栓、护套、塑料堵片),胶带(PVC胶带、布基胶带、毛胶带、纸胶带、海绵胶带),其他(PVC布、防尘护罩、盖、骨架、美纹纸、泡棉、防水泥、铝箔布、诊断罩、指示灯、继电器、二极管、保鲜盒、保险丝线卡);线束时由导线、端子、插接器、绝缘保护包扎材料构成。工艺组是一个丰富又复杂的知识库。做工艺卡片分前序和后序。前序有下料(KOMAX、小寺、屏蔽线、绞合线);分装;压接(单压、中压);预装(网圈、中压、热缩);切管(自动切管机、小金龟、手工切管)。KOMAX下料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端子、密封塞的规格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些密封塞不可以用KOMAX,但端子符合要求的是不可以用KOMAX下料的;屏蔽线下料不可以用KOMAX,小寺。做工艺卡片时,压接截面积相同的导线放在同一页里,需要绞合的导线需放在首页里,穿同一密封塞的导线放在同一页,两端需穿同一密封塞的放在一页,两米以上的导线一般情况下需要下网圈工艺,有中压的导线需先穿热缩管,切管工艺时同一型号的管不同长度的放在一起,如果有颜色相同,规格相同的线则需要则分装时在线的一端或两端做区分记号,有屏蔽线下料就要有大剥和小剥工艺。绞合线工艺制作时长度计算是有公式的:下料长度=图纸标长*系数;系数=下料长度/绞合后长度;绞合圈数=(下料尺寸-不参与绞合尺寸)/绞距(反弹越多,系数越小)。后序包括包装、护套安装、零件安装、密封件安装、注胶、组装、总装、喷码、预装、线号标签打印。工艺中如果有护套安装就需要计算导线下料和波纹管下料的长度,插接器的也一样,入线端需加尺,出线端需减尺;波纹管长度适护套型号加减长度尺寸,护套的尺寸不可凭自己的想象随意加减,需查阅资料。如果没有相关资料,则需要实际测量后加减尺寸。如果是大的ECU,不同孔位的导线下料长度需相应的加不同的长度。工程组主要了解的设计案板图,案板图的比例为1:1,尺寸要求精确无误,在设计案板图时要考虑到实际操作者是否工作起来方便,案板布局是否合理,所需表达的操作过程案板必须清晰体现出来。图例说明完整清晰,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几种图号内容相似的图纸合并在一个案板图中,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必须在图纸中清晰的标记好图号的具体位置、方向。通过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明白了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沟通讨论后才能不断进步。同时希望自己能早日分到岗位上,可以真正的学到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可以参加到更多关于本部门本岗位的培训。李惠萍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