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64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4例重症哮喘临床表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救治所有患者病情缓解。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否则预后不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病人转危为安。【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重症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在诸种激发因子作用下的支气管高反应状态,呈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综合征。临床上,出现发作性气急、咳嗽、咯痰、肺内满布哮鸣音。大部分患者给予一般剂量的支气管解痉剂后反应良好在短期内终止发作[1]。但其中约有10%的患者,一般处理不足以控制症状而哮喘可持续24h以上,严重者可达数天仍不缓解,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住重症哮喘患者64例,现将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8岁;病程7~20d,平均11d。首次发作患者20例、多次发作44例。均有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气急、面部或全身紫绀、大汗淋漓。体征有呼吸频率30~50次/min,心率120~160次/min,两肺满布哮鸣音或者两肺呼吸音均明显减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1.2方法急性哮喘发作病人均应给予氧疗,一般吸入25%~40%的湿化氧。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或氨茶碱,雾化吸入抗胆碱药,口服白三烯拮抗剂。静脉滴注足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重症患者可因张口喘息、大汗,氨茶碱等药的作用和摄入不足出现脱水、低钾、低钠,应及时纠正,每日补液量一般为2500~3000ml,补液原则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应适当给碱性药。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控制感染。2结果经救治所有患者病情缓解,治疗72h后,喘息、发绀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84%症状消失,11%嗜睡转神清。3讨论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并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道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其中约有10%的患者,一般处理不足以控制症状而哮喘可持续24h以上,严重者可达数天仍不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哮喘发作者入院后通常立即给予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治疗。经过吸氧和其他治疗病情不缓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加剧,血ph显著下降者,则需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重度哮喘发作病人因持续喘息、呼吸困难、焦虑不安,病人和家属都迫切希望能立即缓解喘息症状,而临床医师则因平喘药物应用后无明显疗效而感到棘手。此时经治医师应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病人转危为安。应给所有严重哮喘的病人予氧疗,其中包括氧和正常者,使血氧饱和度>92%。开始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会出现暂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衡[2]。重度哮喘发作的病人,需要迅速补液、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并需经静脉给予各种解痉平喘药物和其他各种抢救药物,因此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应用平喘药物,哮喘持续状态的基本矛盾为各种因素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因此,合理应用平喘药是最主要的治疗途径。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而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对抗腺嘌吟的呼吸道收缩作用。抗胆碱类药物,异丙托品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高选择性、对长期应用β2受体兴奋剂产生耐药性或老年哮喘发作者有较好疗效,可作为选择性β受体兴奋剂的辅助用药。吸入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起效迅速,呈剂量依赖性支气管扩张,而副作用较小,所给剂量依赖于患者的肺容量和吸气流速,故不必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体积大小,绝大多数患者可使用相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度哮喘发作的最重要的药物,其作用的发挥需6~12h[3]。早期全身应用激素可减少住院率,故应尽早应用,其临床效果在12h后显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疗效与剂量有关,为了迅速控制病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有必要给予大剂量激素。根据每天出入量记录,保持每天的液体人量和能量,每天输予2500~3000ml液体,并根据出汗量和尿量多少加以适当调节,防止痰液过稠,同时行气道内湿化治疗。哮喘状态时因缺氧,过度消耗和入量不足等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在后期尚可合并呼吸性酸中毒,致ph值急剧下降。在酸环境下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明显加重;许多支气管舒张剂在酸环境下不能充分发挥效用。故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