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所得税法律制度考情分析近三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9分。考题中涉及本章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主要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2007年初级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重大变化后,本章的分值上升到12分;2008年《经济法基础》教材在本章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由于只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内容较以前的企业所得税简单。今年考试本章的题型应主要考虑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但对新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近三年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合计2005年2分4分1分—7分2006年3分4分——7分2007年2分4分1分5分12分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全新)一、纳税人、征收范围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判定标准举例征收范围居民企业(1)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公司,但实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非居民企业(1)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我国设立有代表处及其他分支机构的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例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2007年)A.股份有限公司B.合伙企业C.联营企业D.出版社【答疑编号11050101】【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规定,合伙企业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有()。A.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B.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C.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D.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答疑编号11050102】【答案】ABD【解析】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2.扣缴义务人——针对非居民企业(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2)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二、企业所得税税率——比例税率种类税率基本税率25%预提所得税税率(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20%两档优惠税率(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2)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l5%【提示】如果企业上一年度发生亏损,可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予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在补亏期内),按补亏后的应纳税所得额选择适用税率。【例题】某小型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2007年度亏损20万元,2008年度盈利35万元。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万元。A.1.5B.2.25C.3D.3.75【答疑编号11050103】【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税率和亏损弥补的规定。如果上一年度发生亏损,可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一年弥补不完的,可连续弥补5年,按弥补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税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20%。2008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20)×20%=3(万元)。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所得额计算中涉及的内容项目内容列举收入总额9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不征税收入3项财政拨款;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免税收入4项国债利息收入;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扣除项目12项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不得扣除项目5项不得扣除的支出(如税收滞纳金等)、折旧费、摊销费等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提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法不一致的,以税法规定计算纳税。2.非居民企业:(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