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与热》教学设计光村中学黎国皇【教材分析】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与热》在《电功率》这一章中起着联接的作用。电和热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因此此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了解焦耳定律;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教学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课前活动在生活中怎样获取热量·引入新课:趣味小故事中午,小明放学回家,肚子好饿,可是家里好像没有人,怎么办?他只好自己做饭,首先洗好了米,放进电饭锅,然后插上电源。过了一段时间,电饭锅啵啵的响了起来,小明前去打开锅盖,“哎呀”,原来他不小心碰到了锅盖。请问,为什么小明碰到锅盖会惊叫呢?介绍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生活中常用的电器的热效应。展示电炉课件,让学生观察热的发红的电炉丝学生观察并回答,电炉丝怎样连入电路中的,其电流与连接导线电流的关系?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电炉丝与导线的异同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设疑:还有什么因素会对产生的热量影响吗?能否举例。(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弱提不出可举用热的快烧水,要想水热,通电的时间要够长)·进行新课确定实验目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一、设计实验由学生的猜想,确定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并讨论具体实验方法2、思考: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展示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几次实验仪器的特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二、演示、分析实验: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通电,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提问:两个烧杯比较,在实验中什么量相同,什么量不同?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的热量多呢?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提问:在实验中什么量不变,什么量发生了变化?得出什么结论?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三、焦耳定律介绍焦耳确定焦耳定律历经的艰辛过程介绍焦耳定律强调使用公式时的单位3、讲解热量与电功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在纯电阻电路中Q与W的公式变形。四、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五、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六、巩固练习在家观察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分析电能的转化。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提出猜想,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还与时间有关学生针对提出的猜想,讨论。学生联系之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