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21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福建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21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福建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21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分布规律及如何防灾减灾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分布规律及如何防灾减灾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命题切入点多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体现生活化、时代性特点,且紧密联系区域地理知识。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下图为福建省的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示意图。(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空间分布预防第(1)题主要考查福建省的地质灾害,可通过图例,结合福建地形特征,得出本区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的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主要考查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如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非工程性措施:如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地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②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理机制);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关于自然灾害的分布问题,可以通过图例或曲线图、柱状图等,结合区域的自然特征,不难描述出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2009·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节选)下图甲为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分布特点。(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第(1)题,综合考查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所以从空间分布上看,离海越近,降水越多。台风发生的环境,必须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汽发生对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和不同秉性的风,且发生波动而造成漩涡等,此均以夏、秋季环境较为适合。第(2)题,分析灾害的严重性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分布特点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考生经常只从图上读出空间分布特点,而忽略了时间分布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缩小”灾情,而不合理的活动则“放大”了灾情。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气温变化;降水特征;气象灾害;农耕系统(1)区域定位该图D湖泊为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淡水湖),纬度较低(16°S),由于海拔较高(3800米),其气温季节变化是夏凉冬暖(类似于昆明),故气温的年变化小;同时又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的日变化大。(2)降水特征的叙述需要说明量是多还是少,有多少,有何时间变化规律。(3)气象灾害有哪些?气象灾害是由气候状况(气温、降水)决定的,该地气候状况对耕作业不利的主要是气温的日变化大,夜晚会出现低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必然出现旱涝灾害。(4)“农耕系统”的内容包括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人工运河与水塘。高台与水渠的降灾减灾作用是雨季排水防洪,旱季引水灌溉抗旱,人工水面(包括水渠、运河、水塘)的减灾作用是调节气温的日变化,提高夜晚温度,减轻低温、冻害的损失程度。(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