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变化曲线图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变化曲线图学习教案.ppt

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变化曲线图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轻轻松松读教材(jiàocái)提纲挈领学要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作用,同时还证明了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的特性。3.酶的作用机理(jīlǐ):降低化学反应的。////1.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3.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但引起失活的原因不包括低温()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xiāngděng)()5.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6.ATP“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bùtónꞬ)物质()答案:1.×2.×3.√4.×5.√6.√考点分类抓基础点点(diǎndiǎn)击破我能行1.酶的本质(běnzhì)及生理功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yànzhèng)(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特别提醒酶的化学本质还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进行(jìnxíng)证明,其方法是将某一待测酶分别用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进行(jìnxíng)处理,然后观察该待测酶是否还具有催化作用。[应用训练1](2012·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现有甲、乙两种化学本质不同的酶:逆转录酶和淀粉酶,因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某同学为区分这两种酶,用蛋白酶X对二者进行处理,并定时测定酶活性的变化,其结果(jiēguǒ)如图所示,下列对于甲酶和乙酶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逆转录酶B.甲酶能够抗X酶降解,所以活性保持不变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D.乙酶被降解,导致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下降(xiàjiàng)[解析]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被分解,而甲酶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成分是RNA或者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答案]C1.表示(biǎoshì)酶高效性的曲线解读:(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sùlǜ),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2.表示(biǎoshì)酶的专一性的图象和曲线(1)图象。解读: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分解后的物质(wùzhì),C、D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wùzhì)。②酶和被催化的底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2)曲线。解读: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jiākuài),说明酶A能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度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3.影响(yǐngxiǎng)酶活性的曲线解读:(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当温度升高时可恢复活性。(3)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biànhuà)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dǐwù)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解读:(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特别提醒(tíxǐng)(1)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应用训练2](2012·山西省四校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sùlǜ)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shàngshēng)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C.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D.图丙中,pH从6上升(shàngshēng)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解析]由于酶数量的限制,当反应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