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是浩****3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编.docx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办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注意:在格中填的答案可以是“沉”或者是“浮”。(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并填写表格)师: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结果是怎样?生1:上浮物体: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师板书:上浮物体: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生2:下沉物体:钩码钉子石头师板书:下沉物体:钩码钉子石头(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他们能浮在水面上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就可以知道了。师:首先把气球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入水中,再稍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看看手有什么感觉?(师动手压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生1:手向下压一压,感觉到手有一种向上托的力,被压到水底的物体又被一种力托到水面上。师:手的感觉和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生2:水有浮力。师引导: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向上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师问:你们知道浮力的方向怎样吗?生齐答:竖直向上。(课件演示)(三)活动二: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师:既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课件:演示实验的操作顺序)师:现在我来教大家怎样使用测力计。力的单位是:牛顿(N)现在老师出示三把测力计,谁能准确读出以下三把测力计的读数?第一把是多少?生1:0.5牛顿。师:第二把是多少?生2:0.4牛顿。师:第三把呢?生3:0.1牛顿。师:现在老师说一说称钩码的实验步骤:(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师:首先,在空气中用测力计测量一下钩码的重量,记录测力计的读数,然后把读数填在表格二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接着将钩码缓慢放入水中,把全部钩码浸入水中,但钩码不要碰到水槽的底部。待指针平稳后,再记录测力计的读数。然后把读数填在表格二钩码在水中的重量。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做完后,请来告诉老师你的实验结果是怎样?(学生分组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师: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哪个读数大?哪个读数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并齐答:在空气中读数大。师追问:为什么在水中会变轻了?生齐答:因为水中有浮力!师高兴地:那么怎样计算钩码的浮力呢?现在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第二小组组长展示实验记录表。师问:你知道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吗?该组长:物体浸入水中,变“轻”了多少,就是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也就是用空气中测到的数减去水中测得的数。师问全班: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师肯定并表扬该组长!师强调:通过表格一和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