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用资料】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PPT.ppt

【实用资料】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pt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危机与危机干预对危机的合理认识应激反应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第三部分心理危机的评估程度程度程度评估标准: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2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标准).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通常,企图自杀者的表现不会十分活跃、主动,辅导员与受导者建立初步关系时,必须忍耐对方可能较为被动沉默的表现。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目标受阻状态下的个体认知模式2、自杀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出现过的想法。因为辅导目标的限度往往是恢复其原有的心理水平。五、自杀发生后学校的应对要点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第一阶段:心理冲击(impact)偶尔有不恰当地应对行为,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但需努力。情感状态虽然稳定,但需要努力才能控制情绪。(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自杀方式的选择反映出求助者求死的决心,亦可以预计被救的可能性。二、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的定义: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感受。2、召开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与行动无效用户名和密码:xlpx短时间第三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预警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需化很大精力才能维持日常功能。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行为一反常态,哭泣、易怒、退缩、混乱指导、解释、说服等技术主要应集中在让对方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食欲改变,肠胃功能紊乱,体力不支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一、发展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感受。求助者的应对行为明显超出危机事件的反应,日常功能表现明显受到影响。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每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培训阶段设置第四部分干预策略与技术第五部分自杀与心理干预可能导致自杀的原因:学者对引致自杀行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当事者面对突发危机时所作的一种冲动行为;有学者认为自杀可能是当事者面对一连串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果;有学者认为自杀行为可能基于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问题。若能找到引发自杀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抑郁症的六项评估指标五、自杀发生后学校的应对要点第五部分自杀与心理干预二、制定干预目标:对受导者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就要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与对方共同商量,辅导员不能独断。要根据对方的需要,解决他的痛苦;要了解危机前受导者的心理素质状况。因为辅导目标的限度往往是恢复其原有的心理水平。3、实施:具体会谈的次数依受导者的需要而定。辅导员基于对应激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信息,从中找出一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共同问题,然后寻求解决这一共同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同时注意克服辅导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缺陷。一旦某一近期目标达到,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使受导者逐渐接近一个成功的危机解决的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帮助受导者获得更多的社会关心和心理支持,注意多方挖掘对方需要获得的和可以利用的外界社会支持的资源。这可增强病人解决危机的信心。1、敏锐的观察通常,企图自杀者的表现不会十分活跃、主动,辅导员与受导者建立初步关系时,必须忍耐对方可能较为被动沉默的表现。虽然对方可能对辅导员员表现出非常冷漠的态度,其实他是非常需要别人能给予支持的。辅导员的真诚关心和友善态度是与受导者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基础。2、初步接触辅导员在接触有自杀危机或者自杀未遂者的初期,必须清楚地、肯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帮助对方的意图。同时亦应向受导者申明他有接受援助的权利,亦应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但是辅导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个人选择。3、直接询问学者Metto(1980)认为最直接了解一个人的自杀危机的可能性,就是直接询问其个人的自杀意向。这种工作手法特别强调在询问时要针对事实、清晰及不具批评性。4、评估致命危险程度自杀方式的选择反映出求助者求死的决心,亦可以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