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混凝土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轨枕混凝土技术交底.doc

轨枕混凝土技术交底.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建铁路郑西客运专线工程轨枕混凝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编制:审核:审批: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郑西线第六项目部时间:2007年8月15最新范本,供参考!最新范本,供参考!最新范本,供参考!轨枕混凝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1.设计要求双块式轨枕混凝土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轨枕混凝土质量应符合“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双块式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1.1混凝土所用材料、规格、混凝土标号。序号材料规格混凝土标号1水泥42.5低碱C602碎石5~10mm310~25mm4中砂2.5~3.05矿渣粉S956减水剂HT-HPC高性能减水剂1.2轨枕混凝土设计用量0.083m3。2.质量标准2.1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2.1.1水泥的技术要求:水泥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比表面积≤350m2/kg2游离氧化钙含量≤1.0%3熟料中C3A含量≤8.0%4氯离子含量≤0.1%580μm方孔筛筛余≤10.0%6碱含量≤0.6%2.1.2矿渣粉的技术要求: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Mgo含量,%≤142SO3含量,%≤4.03烧失量,%≤3.04氯离子含量,%≤0.025比表面积,m2/kg400~5006需水量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数,%,28d≥952.1.3细骨料的技术要求:砂的有害物质含量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细度模数2.5~3.0含泥量,%≤1.5泥块含量,%≤0.1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氯离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得低于0.95。2.1.4粗骨料的技术要求:粗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技术要求规格项目5~25含泥量,%≤0.5泥块含量,%≤0.1针、片状颗粒总含量,%≤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氯离子含量,%<0.02其它有机物含量,%≤0.05碎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应不深于标准色。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95。2.1.5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指标1水泥净浆流动度≥2402Na2SO4含量,%≤10.03氯离子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6含气量,≥3.0≥4.57坍落度保留值,㎜30min≥18060min≥1502.1.6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项目PH值不溶物mg/L可溶物mg/L氯化物以Cl-计mg/L硫酸盐以SO42-计mg/L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指标>4.5<2000<2000<500<600<15002.2.6配合比试验检测项目质量要求:⑴电通量:≤1000⑵抗冻性:≤5%⑶抗压强度:≥60Mpa2.2混凝土要求符合以下规定: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抗压强度试件,试件应与轨枕相同条件下振动成形、养生,28天试件应在脱模后进行标准养生,并满足以下要求:抗压强度:63.5N/mm²(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弯强度:≥7.0N/mm²3.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砂石含水率测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送混凝土灌注3.1混凝土的配制开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配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均须符合以上质量标准,否则禁止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要根据材料与施工情况,由试验室确定。试验室要根据天气及实际生产情况和实测的砂、石含水率不断调整施工配合比,每班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科。搅拌站根据试验室下达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计算每盘(每次投料拌合的混凝土重量)的实际需用各项材料数量进行投料拌合。a)材料计量误差(按重量计):混凝土计量误差应按如下规定办理:混凝土拌和物其最大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专用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b)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配料的计量设备每月检定一次;在特殊情况下,若发现用水量、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应及时检修排除,每次检修后都必须经过校正,合格后才允许使用。c)用水量:开始头三罐先按施工配合比所计算的用水量试拌混凝土,先将70%的水加进搅拌机内,根据施工经验采用肉眼直接观察搅拌机内混凝土的状态,采用手动控制逐渐添加,适可而止,然后,再结合实测的混凝土的稠度进行调整。d)外加剂:外加剂的掺用量执行试验室下达的配合比试验报告。3.1.1砂、石、水泥上料做好开工准备,检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