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初中《卓越的工程》教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周初中《卓越的工程》教案.doc

小周初中《卓越的工程》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8课卓越的工程小周初中任运发课标要求以都江堰、长城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及修建年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能力与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的能力。通过想象都江堰、长城等重大工程的修建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率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秦长城、都江堰二、难点: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三大工程选址与设计的科学性。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都江堰、秦长城的古今图片、影象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工程,收集都江堰的相关资料,试制都江堰工程模型图。教学方法导读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5·12地震后都江堰图片)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都江堰是此次地震离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据都江堰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未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听到此消息,我非常兴奋。都江堰从建成至今,可谓是不废不弃,青春常在,这样的水利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都江堰。学习新课水利工程(一)都江堰(屏幕显示都江堰全景)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一段,了解都江堰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屏幕依次显示下列各项)修筑时间: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主持者:秦国蜀守李冰地理位置:成都附近的岷江(长江支流)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面积达66.87万公顷)这样宏伟的工程,是怎样修建的呢?请同学们阅读小字,并试着画出都江堰工程平面图。(待画好后,屏幕显示都江堰工程示意图)请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屏幕显示分水堤图片)分水堤:俗称金刚堤,筑在岷江之中,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主流,用于排洪,内江提供灌溉用水。(屏幕显示宝瓶口图片)进水口:俗称宝瓶口,是人工凿山劈石开出的一个狭窄缺口,长80米,宽20米,高40米,用以控制进水流量。(屏幕显示飞沙堰图片)飞沙堰:位于金刚堤和宝瓶口之间的一道低矮的滚水坝。起泻洪、排沙、调节水量作用。(飞沙堰排沙原因:一是宝瓶口雍水,使泥沙在口外下沉;二是飞沙堰前有一弯道,产生弯道环流。飞沙堰在弯道凹处,带泥沙的底流向弯道流来,沙排出堰外,从而使流入宝瓶口的水较清,这就是民间所说“正面取水,侧面排沙”。)补充:都江堰堤堰修筑方法是以竹编成竹笼,竹笼中装卵石,用以累筑堤坝,堵雍江水。这种堤坝具有“重而不陷”,“硬而不刚”,“散而不乱”,“击而不反”的性能,且施工简易,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因而沿用两千多年,直到近一二十年才逐渐为钢筋水泥所取代。都江堰工程渠首三部分各有其独特作用而又联合作用,促进了都江堰灌区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世界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当然,除了因为都江堰设计科学外,更重要的是历代开明官吏与劳动人民对它的维护。(屏幕显示都江堰放水仪式)都江堰建成后,每年冬春要维护,称为“岁修”岁修时以杩槎(一种三脚木桩)、席、草等物截断江水,然后进行挖掏、清淤、补筑堤坝等工作。岁修完成即放水。放水仪式一般安排在清明。仪式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砍断杩槎让内江水畅流。(理解治水三字经“深掏滩,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挽截角,逢正抽心”。)(屏幕显示李冰石像)说明:石像为东汉时刻,是在都江堰鱼嘴处发现的,“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这话表明石像有什么作用?(水位测量)李冰早已逝去,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他是郡守,你看“他”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滚滚而来的江水,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在“他”的指挥下,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又何来的那么多环境问题?过渡: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除都江堰外,比较著名的还有郑国渠。(二)郑国渠学生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