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市预防医学会苏预会字[2012]2号关于印发《苏州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医药卫生改革更加深入发展的重要一年,苏州市预防医学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坚持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精心安排,全面开展论文评选、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专业培训、会员继续教育、软科学课题研究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为实现市委市政府“三区三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2012年工作要点制定如下:一、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学会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切实规范学会工作。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学会、参加活动。团结、凝聚、发挥各级各类中坚力量,营造生动活跃、民主创新的学术氛围。在基本建成会员电子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员档案;专家库不断扩充和更新,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的特长和才能。同时做好2012年度学会工作年审和财务审计年检。适时召开常务理事和理事会议,总结交流学会工作,商讨推进学会发展创新计划。同时,加强和健全各市、区预防医学会组织建设,建立秘书长例会制度,沟通交流情况,不断总结提高。进一步以社会组织评估和学会百分考核为主的考评为动力,以评估促学会建设,尤其是推进学会办会条件、规章制度、档案工作等基础建设,要求学会以3A及以上社团标准逐步调整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学会经费筹措等工作,夯实学会办会基础。不断完善学会百分考核制度,争取学会年初活动计划的落实完成。贯彻实施《苏州市科协对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提升学会各项工作能力。争取科协以择优资助、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学会开展的优秀学术活动、软科学研究、科普活动和资源开发进行支持,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会活动,不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提高活动绩效,争创学会工作新品牌。二、坚持学会宗旨,大力开展学术活动举办学术年会、开展学术交流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活动方式。认真制定好全年学术活动计划,是为做好学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我们要围绕医药卫生改革和卫生工作中心任务,以发展创新为目标,紧密结合预防医学和卫生防病、公卫、妇保、卫监、卫生应急、精神病防治、卫生管理、爱国卫生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会,注重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实效。积极参加苏州市第七届学术年会主会场活动,同时筹备举办高层次分会场专题学术研讨会,有效利用国内外专家资源,不断提高学术活动成效,拟在苏举办疾控学术年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苏讲课,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积极承办、协办学会活动和省级、全国会议,不断提高在省内、国内的地位和声誉。组织参加2010—201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两年一度的优秀论文评选工作),首先学会自办论文评选,力争在论文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采用会评及SCI、EI影响因子评估等方式,认真评选出具有学术研究水平的论文,并汇编成册,选送优秀论文参加市级学术论文评选争取得奖。通过评选优秀论文,组织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精品”。按照苏州市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和市科协重点学术活动资助政策,我们要进一步参与学术活动资助申报、评审、实施、评估环节的各项工作,重点争取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形成学术年会的亮点。加大与兄弟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学组之间的合作,举办年会、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讲课,提高会员业务技术水平。年内适时组织学会部分理事和专家赴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三、狠抓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继续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今年准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40余次,进一步提高会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活动。全力参加组织“苏州市科普宣传周”宣传活动;开展“卫生主题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包括“苏州市4.25计划免疫宣传”、“苏州市12320公益电话宣传”、“世界无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大型广场宣传活动约30余场次,活动包括搭建舞台、上街设摊、社区宣传、保健咨询、发放资料、制作展版、穿插文娱节目等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参与各种科普讲座,自制各类宣传材料,开展数字电影教育。继续定期编印学会会刊“苏州疾控”每月1期,每期100份,全年1200份,扩大学会的信息交流作用。加强苏州市疾控中心网站建设,扩大预防医学会的影响和作用。四、积极引导培育,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学会重视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今年学会开展的软科学课题研究七项,有“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健康寿命测量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