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ppt

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周江兴、周雅清、陈峪、张莉、张爱英、邹旭恺、唐国利、赵春雨、任玉玉、郑景云、郝志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极端气候指数和全球分析结论中国极端气温、极端降水变化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历史时期极端气候变化结论与问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每年造成重大损失与气温和降水相关的部分极端气候指数1951-2003年全球陆地冷夜(a),冷昼(b),暖夜(c)和暖昼(d)日数变化趋势(单位:日/10a).曲线是全球平均年日数距平时间序列(IPCCAR4,2007)亚太地区1955-2007年冷夜(日最低气温小于10分位数)和暖日(日最高气温大于90分位数)频率变化趋势.实心三角代表通过了0.05显著水平检验.(Choi,etal.,2009)世界各地雨季强降水(大于90%)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单位是%/10a.(Easterlingetal.,2000)全球陆地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可能性(据IPCCAR4,2007)1951-2008年我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全国平均暖夜(tn90p)频数变化.1956-2008年近50年来,西部地区降水约增加15%—50%;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南涝北旱”,华南地区降水约增加5%—10%,而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约减少10%—30%。海河流域近百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变化(1906-2002年)1961-2009年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中国1956-2008年24小时最大降水量变化趋势(年代平均值: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1956-1960年平均,21世纪以来为2001-2008年平均,其余为10年平均)1961-2008年中国全国平均暴雨日数变化趋势分布(红色直线为整个时期平均值)流域1980-2008年和1951-1979年平均干旱日数之差(单位:天)1949-2008年西太平洋TC年频数曲线据曹祥村(2007)更新1960-2008年中国沙尘暴影响区域年平均沙尘暴日数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类型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变化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主要分量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确定1956-2008年全国综合极端气候指数Ⅰ序列变化。直线为线性趋势线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主要分量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确定2024/9/14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每5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发生年数变化。虚线:重大干旱发生年数;实线:重大雨涝发生年数;实点线:东部地区重大旱涝并发年数;灰柱:重大旱与涝发生总年数。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陆地表面气温资料的问题:大陆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值的日变化(王颖等,2008)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比水银温度计更敏感2024/9/14一个综合的参考站遴选方法和步骤地面气温参考站遴选结果区域卫星遥感反演的德国菲希德尔山站(10578)平均地表温度等温线1961~2000年华北地区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单位:℃/10a和%)此外,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对降水记录也有影响: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明显,导致冬季降雪季节缩短,降雪量在总降水量中比例下降;风速导致的降水记录偏差在降雪情况下更大,可比液体降水记录偏差大1倍以上;因此,气温升高有助于减弱固体降水记录偏差,提高雨量筒的捕获效率,造成降水记录系统偏高现象;城市化的影响一般是增多大城市中心区和盛行风下风方向的降水量和强降水量。这个影响在目前降水订正分析中没有考虑。结论与问题202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