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12.5-(-0.3)=12.8(米)。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二、新课的进行某地区一天早晨的气温是-9℃,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6℃。半夜的温度是多少?解法一:(-9)+11=2,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议一议:P57议一议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1)我们可以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化为单一的加法运算。(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例1计算(P58例1)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五、作业设计1、P58习题2.71,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讲评(-9)+(-6)-(-11)-7(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题目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