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练习.doc
上传人:森林****来了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练习.doc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练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基本操作:五.误差分析:例题.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间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由纸带求得.图(a)图(b)纸带运动方向→vBDAC(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为m/s2;次数12345678小车加速度a/m·s-21.901.721.491.251.000.750.500.30小车质量m/kg0.250.290.330.400.500.711.001.674.003.503.002.52.001.401.000.60FOa图(d)(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间定量关系是;(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图线如图(d),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4)若实验中将小车换成滑块,将木板水平放置可测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测出动摩擦因数μ,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成功体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小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时,可用天平测出小盘的质量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求出2.如图所示是在验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三条a-F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相同B.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C.直线1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D.直线3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3.如图所示为在验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F图象,直线Ⅰ为甲同学画出的,直线Ⅱ为乙同学画出的。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橫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4.如图(a),滑块M在质量为m的重物拉动下产生加速度a1。若将重物m撤去,改用拉力F拉细绳,如图(b)所示,且F=mg,此时滑块加速度为a2。则:()A.a2=a1B.a2>a1C.a2<a1D.滑块与水平面之间有无摩擦不明,无法判定。5.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6.用下列简单实验装置也可以比较直观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取铁架台两个(附夹子和铁棍),有槽木板两块,长约1.2m,钢球3个,其中两个质量均为m,另一个质量为2m。按图装置好,使AB=2A1B1,AC=A1C,E为A1C中点,C处放一长方形较易发声的物体,以便小球撞它而发声。请简要说明此实验的操作过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