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瀚玥****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13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第3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9届湖南株洲一模)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最能体现()A.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B.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C.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D.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解析:选D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故A项错误;林则徐“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与“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所反映的现象与列强入侵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林则徐对洋人态度的前后矛盾,可以推知其复杂的心态,即林则徐仍然受到“华夷之别”的影响,故D项正确。2.(2019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一模)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表明这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A.反思危机表达羡慕之情B.更加关注西方制度文明C.受封建思想的羁绊严重D.首次带来西方政治思想解析:选A根据材料“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并结合所学可知“桃花源”“尧舜禹”是国人政治“理想”的象征,故A项正确;魏源、徐继畬对西方政治给予了关注,但更多关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故B项错误;魏源、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故C项错误;始于明末的西学东渐,就对西方许多思想进行了东传,故D项错误。3.(2019届甘青宁联考)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解析:选A材料把西学的源头说成是中学,即“西学中源”说,其目的在于减少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的阻力,故A项正确;洋务派倡行“中体西用”学说,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学西方制度和思想文化,故C项错误;洋务派坚持文明优越理论是为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故D项错误。4.(2019届河北张家口调研)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解析:选C材料“《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并未出现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故A项错误;先进中国人最终意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演变,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西方民主制度才被广泛接受,故D项错误。5.(2019届云南二模)1861年,洋务官僚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该书《制洋器议》一文用“夷”字有34处,《善驭夷议》一文用“夷”字27处,《采西学》一文用“夷”字8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开明士大夫具备近代民主主义观B.“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C.洋务运动推崇“华夷之辨”思想D.转型时期传统话语模式有所松动解析:选D材料强调洋务官员对外国称呼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民主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国的称呼,不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冯桂芬对外国称呼用“夷”频率的降低,说明其思想受“华夷之辨”的影响降低,故C项错误;材料中洋务官僚冯桂芬在其奏议中使用“夷”字的频率越来越低,反映了转型时期传统话语模式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6.(2019届河南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解析:选A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A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