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园林规划课程论文.doc

园林规划课程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绿地系统规划的解读与分析----以攸县绿地系统规划修改为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教师:廖秋林专业:风景园林班级:一班姓名:于慧乐摘要:绿地系统是影响城市生态格局的主导因素与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其特色受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空间布局、历史、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它的规划层次应定位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它的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应从总体规划层次考虑,将绿地统筹、合理规划成一个整体。下面就以株洲攸县为例,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解读,并对其规划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规划方法。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绿心园林城市生态规划1攸县绿地规划概况1.1区位概况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南通粤港澳,北临长株潭,西屏衡阳南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古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1.2规划目的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城区山水环境,以洣水、攸河为核心景观带,以自然山体为背景,创建人工与自然充分融合的景观风貌,把攸县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特点的一流生态宜居城市。1.3布局结构攸县以攸水、沙河两条水系贯穿,县城按规划初步形成攸水东面东城新区,中部老城区,西面工业园区,南面城南区四个建设发展区的格局;以洣水,攸水构建城水相融,水绿相依,城乡融合,人工与自然及田园风光结合的核心滨水景观带,这也是攸县的主体绿地景观。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成攸州公园、帽子山公园、烈士公园等公用绿地,再以道路绿地、各居住区组团等带状绿地连接,总体构建成“一城四区、二江两岸”的布局结构。1.4规划期限、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5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1.5规划思想(1)攸县绿地规划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2)攸县历史悠久,是传承文明的古邑,并且自然地貌奇特,山川秀丽,所以在进行绿地规划时尊重历史,把那些历史文化内涵浓厚的地方和自然地貌奇特区建成风景区。(3)县城各级、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同时满足城市绿地因害设防、防灾、减灾功能的需要。2攸县绿地规划现状依据生态环境论、导向生态论和尽管格局理论对攸县绿地酶系统规划的优缺点进行分析。2.1攸县绿地规划的优点(1)绿化现状总体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建设部1995年的国家级园林城市绿化指标中绿化覆盖率为35%,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攸县的绿化覆盖率为38%,符合国家标准。氧源绿地楔形绿地(2)攸县以攸水、洣水两条水系贯穿,结合这种自然地貌,在水体两岸布置了环形绿地,成为县城新鲜空气的进入环形绿地进气通道攸县整体规划图绿心通道,由左图的规划图可以看出,风玫瑰显示的是北风为亚热带季风盛行风,所以规划时将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的氧源绿地,布置在北方上行风的位置,并且在氧源绿地与县城中心区,设置有大块开敞的楔形绿地作为进气通道,使县城污染空气与新鲜空气得以交换。根据盛行风在北边的特性,把工业区集中设置在西方,这样不会让风将污染空气吹向县区,从而减少了工业区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了隔离绿带,借以减弱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3)绿心的布置,根据生态环境论,若是方形的绿心,面积等于半宽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面积,若是圆形的绿心,内切圆的半径等于组团绿化分隔带的宽度。依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出绿心的位置和面积,布置绿心。在攸县就布置了四五处这样的绿心。(4)县城被攸水和洣水贯穿,以这两条水系为核心,在其两岸建设了环状绿地系统,尤其是在洣水一滩涂地设置了核心公共绿地和生态绿地,构筑成整个县城的中心绿地,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城市意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县城大部分的绿地都集中在这片区域,其他地方绿地则相对较少,这种“大疏大密、集中布局”的规划模式所起的生态效益远比分沿河风光带效果图——夜景散的绿地所起的生态效益高,这种规划模式是非常合理的。2.2攸县绿地规划所存在的问题(1)城市污染和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不合理,首先县城居住区的绿化模式不能最大化的起到生态绿化作用,在居住区组团间基本没有绿化,这样不仅空置了绿地,而且起不到很好的抗污染作用,应该采用“绿网+绿心”的结构模式,绿心布置在组团的中心,“绿网”则是用带状绿地将组团绿地连接起来,构成“申”字结构。将县城的组团面积划小,还可减少失去空气污染的集中程度。(2)工业区的四周隔离绿带面积和宽度不够,在工业区这种比较大的污染源附近,应设置宽度比较大的林带,这样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