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多篇)[引言]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教学重、难点: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二、学习:1.自读课文;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三、作业: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应该会出现以下两种答案:a、把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即一个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二、学习: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2.讨论交流:2a.“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的来到桃园;2b.“桌上留言”——主人不担心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2c.“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不担心有人将钱箱拿走;2d.“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2e.猫狗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情,处处与人为善,相信到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自己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三、作业: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学习难点: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投x、录音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二、生字、多音字正音。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2、预设学生质疑x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x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x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六、课堂练习。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一、复习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二、学习第二段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3.(出示抽拉投x,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