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之二_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之二_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doc

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之二_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之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我从微观方面,谈谈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思考,我们讲,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作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有什么特点?我们从5个方面谈,我们的专业类型不同是职业导向,我们的教学也不同,是行动导向,我想把职业教育最本质课程的类型谈一谈,我们老说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我们的职业教育教材,往往没有脱离学科体系,为什么?我想,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第二,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标准?这样选择课程内容标准以后,怎么排序才符合职业特征?我从这两个方面谈一下。刚才陈宇讲到,我们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所以,我们说职业教育思维的基本范式从什么出发?如果教育工作、技术是三角形的话,第一个,我们可以从工作出发,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技术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从教育出发,选择满足工作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技术,也可以从技术出发,来选择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三个都对,但是,哪一个更符合职业教育呢?我们想想三个出发点,具有三个不同的逻辑起点,从左下角来讲,从教育出发强调的是储备,从技术出发强调手段,从工作出发,是强调需求。我们职业教育既然是面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人才,我们要从需求出发,就是职业性原则,这是德国人提出的,我在德国呆12年,现在,我在工厂也干了10几年,什么叫职业性原则?我归纳一下德国人的思想。所谓职业性原则是这样讲的。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这里讲的职业是两个概念,职业劳动是社会职业,刚才讲1838个是社会职业,但是,这个职业高于来自社会职业,而高于社会职业,所以任何劳动和培训都以职业的形式进行,这意味着职业的内涵规范了职业教育标准,因为时间关系不详细展开,我们看看,如果把这个原则用于我们的课程,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我们职业教育原则应该选择时间知识。我们经常讲,适度够用,这不是标准,如果我们讲应用型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关于结果的知识,第二类关于过程的知识,过程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第一类是讲事实,概念的知识,关于原理、定理,是讲市场的知识,第二类知识是关于理解、论证的知识,怎么来的,讲的什么?讲为什么的知识,所以这种关于结果的知识,陈述性的知识,讲是什么,为什么是一种显性的知识,可以位移可以拷贝,我们往往没有脱离学科体系就集中进是什么,为什么,但是我讲,我们更多应该关注过程性知识。什么是过程性知识?一类是关于经验的知识,第二类关于侧类的知识,什么是经验?怎样干的知识,怎样干得更好的知识,所以我们职业教育,我认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我们教材选择标准,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也就是说,是什么可以讲,为什么不要太多讲,我们面对的职业教育对象,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前面的学科体系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是一单向的,我想,还是一个体型,面型思维是两维,为什么要职业教育的院校建设不能像清华大学?普通高中?我们需要职业,我们走进这个学校,马上会体会到职业氛围的存在,这是我们关注的。关于行政体系,今天不好展开,我写过《论行政体系…特征》,2002年12期大家可以看看。所以我想,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也就是说,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这是我的一个结论。我们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有很多变化,比如说,从学科导向的课程结构,向学科整合转化,也就是说向学科整合的发展,这是量变,有一定质变,但是主要是量变,从学科整合向主题导向变化,…课程,一个主题为标准,也就是说这时候出现的质变,从学科整合的综合课程,向显性课程消失了,…所以项目课程现在非常实行。我提出来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为主题导向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后面提到的排序不应该按照学科体系,而是工作过程,现在讲什么是行政导向?一个是模块化,一个是一体化,所谓模块化课程,我们讲,模块化课程从学数学角度是一种微分,一体化课程是整合性的积分。一个专业,设计课程,30门课,每一门课10个单元,庞大一个经济场,这样做的目的,我不否则模块化课程的灵活性,但是目的是强调内容整合,追求的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这是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单向的,问题关键每一个模块本身的排序是什么?如果没有脱离学科体系,这个课程是失败的,第二,关于我们要求我们的学习的心理顺序,跟我们学习的顺序,跟我们工作的顺序一致,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比如说,从学科整合的课程发展,课程的门数减少,数量发展变化,当初建立项目课程的时候,课程显的形势消失,所以叫统和课程。最终提出我们怎么把职业教育和教育技能,包括我们说显性的能力和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就以工作过程为积分的目的,来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一种融合过程,追求过程的整合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不是学科的完整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为什么这样?我再用一张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