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水鐘介紹水鐘的介紹水鐘原理水鐘原理水鍾效應水鐘的作用其他時鐘的介紹蠟燭鐘其他時鐘的介紹香鐘使用擒縱器的水鐘第一使用擒縱器的水鐘,由密宗僧人兼數學家一行和政府官梁令瓚建於長安這個擒縱器水鐘是個天文數儀器。一行的擒縱器鐘仍然是一個水鐘,因此會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在976年,張思訓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汞(水銀)取代水,汞在溫度下降到攝氏零下39度(華氏零下38度)時,仍然是液體。天文鐘(水運儀象台)元祐元年(1086年)蘇頌檢驗太史局的渾儀時,決心要將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合。蘇頌拜訪吏部守當官韓公廉,取得張衡、張思訓的「儀器法式大綱」。元祐三年(1088年)開始動工,元祐七年(1092年)「水運儀象台」竣工。水運儀象台是一個類似於天文臺,高約12米,寬7米,上下分三層;上層是渾天儀(天體測量之用),中層是渾象儀(天體運行演示),下層是司辰(自動報時器),全程用水力推動,可精確報時,李約瑟指這是歐洲天文鐘的直接祖先。蘇頌於紹聖初年著《新儀像法要》一書,詳述水運儀象台的整體功能、零件150多種,60多幅插圖。水運儀象台原件在靖康之禍(1127年)時,金兵將水運儀象台掠往燕京(北京)置於司天台,在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因不便運輸被丟棄,而南宋時蘇攜保存的手稿因無人理解其中方法而無人能仿造。水鐘結構圖水鐘夜晚水鐘早上香鍾使用擒縱器的水鐘影片欣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