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第页关于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目前,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我国,中小企业不但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成为确保竞争机会均等和合理分配经济资源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加强,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难题,融资困难就是其中之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很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企业自身,也有金融系统的不完善和政府的政策,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俨然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成了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改革创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途径。二、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介绍(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处于黄金时期,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但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规模小,缺乏担保品和抵押品,很难在银行得到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寻求间接融资具有困难;直接融资由于门槛太高,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对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可能性非常小,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障碍,融资渠道相当狭窄。此外,我国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实行不同的准入制度,限制了票据市场的发展,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对农村信用社开办承兑业务的标准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使绝大多数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只能委托商业银行代理签发汇票,收取的保证金存款也大部分转存于商业银行,使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优质客户不能办理票据业务而只能转移的窘境,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运用票据进行融资的积极性,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经营对象的中小企业受到的融资制约最大。(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第一,内源融资是企业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积累性、原始性、自创性的特点,包括留存利润、折旧和内部集资三种形式;第二,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的特点。外援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即股权融资和银行信贷。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98.7%来源于银行贷款。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就是其主要的一个原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财务管理不规范,这是造成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偿债能力有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场所不固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强、变现率低,人员流动性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知名度较小等特点的影响,使得贷款面临高风险,而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责任往往空缺,要落实抵押、担保责任非常困难;二是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足,效益较差,自身积累不足,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扩张,易造成资金短缺;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内部化,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表数字不符,部分企业甚至为了逃税而造假账(一个企业两套账、三套账)和进行现金交易,导致银行无法真实考核企业经营状况和贷款项目,只好采取消极态度,不向其发放贷款。四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没有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方面存在一定盲目性。只顾眼前利益,什么赚钱干什么,甚至仿造其他企业的产品,根本不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于是催生出大量的“小而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业存在经营场所和人员流动性较强,管理者素质偏低,信用观念淡薄,短期行为倾向严重,组织关系简单等情况,企业讨债、废债现象屡见不鲜,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二)银行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在实际工作中,贷款投向政府支持的大企业,大项目,既使贷款产生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