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角平分线(第1课时)doc--初中数学.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角平分线(第1课时)doc--初中数学.doc

1.4角平分线(第1课时)doc--初中数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1.4角平分线(第1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证明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并介绍了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步骤,角平分线它的性质很重要,在几何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常常用到它们,角平分线又是一条重要的轨迹,是几何作图的一条重要根据.刚刚学过证明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证明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创造了条件,所以教科书把这一项内容安排于此.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发展先生的推理证明认识和能力.2.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3.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及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难点:命题条件的分析与证明思路.四、教具预备圆规、直尺.五、教学建议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先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学时要引导先生分析它们的题设和结论,通过对比认识它们的区别.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先生活动达成目的1.复习导入新课你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这个性质你是怎样得到的?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请同学们画出图形,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思考证明思路.谁来说一下证明的思路?教师鼓励先生大胆发言.师让先生各自写出证明过程,然后巡查先生证明情况,再适当点拨.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的证明.任何一个定理都有逆命题,你能说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吗?师强调点在角的内部(指小于180°角的内部)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吗?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思考证明思路.要求先生说说证题思路.要求先生本人完成证明过程.4.做一做让先生浏览教科书师生共同完成作图过程,强调作法步骤.通过作图你能说明OC为什么是∠AOB的平分线.5.随堂练习教科书31页1题,2题(根据情况可提示:把公路、铁路看成两直线相交)6.读一读同学们知道世界上尺规作图的“三大几何难题”是什么?请浏览32页的读一读.怎样用尺规三等分90°和180°的角?如果先生不能解决,师可提示作等边三角形得60°的角,再作60°的角的平分线得30°角,用60°的角作已知角三等分180°的角;用30°的角作已知角三等分90°的角.7.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8.作业习题1.82题3题先生思考后回答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通过折纸得到的.先生画图,写已知、求证、思考证明方法.生思考后回答:可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即:“AAS”.先生完成证明过程.生思考后回答: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生思考后回答:是.画图、写已知、求证,分析证题思路,然后交流.经过点P作射线OC,证三角形全等(HL).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完成证明过程.浏览作图过程.先生根据师板演作图而作角的平分线.探讨,交流然后回答.通过三角形全等(SSS)说明OC是角平分线.先生独立完成.想知道.生浏览教科书.先生讨论、交流.用尺规三等分90°的角和180°的角.先生口答.使先生通过回忆想起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发先生想证明这个性质定理的兴味.培养先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先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先生说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先生互相补充证题思路,感受交流合作的好处.体验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过程.感受圆规在作图中的作用.激发先生对读一读的愿望,培养求知精神.让先生感受特殊角三等分的方法.回忆、记忆本节所学的内容.1.4角平分线(第1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能够解决有关的证明问题.二、方法规律与探究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解它们的内含,区分两个定理的不同点和用法.三、分组练习练习一1.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必然在___________________.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3.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它的斜边上求一点,使它到两条直角边的距离相等(不写画法).量一下这点到直角边的距离与直角边长有什么关系?这一点与三个顶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练习二1.已知:如图(1),CD⊥AB,B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