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颜料有限公司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可研建议书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某颜料有限公司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可研建议书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某颜料有限公司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可研建议书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颜料有限公司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项目由来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建筑的大量兴建和住宅装饰热的兴起,极大地带动了建筑涂料的需求量。1999年,全国涂料产量约195万吨、建筑涂料产量约为130万吨,居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建筑涂料生产国。传统的油性涂料由于使用苯、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市场份额迅速下降。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水性涂料,使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具有环保概念,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油性涂料,成为国内城市建设、家庭装修中墙面装饰的主力品种。鉴于水性涂料良好的发展前景,*******颜料有限公司决定投资10000万元在广西********市工业集中区内,拟建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项目企业法人为****,规划用地120亩,计划总投资10000万元,建设产房13800平方米,宿舍3180平方米,年生产水性工业色浆15000吨、改性填料20000吨。该项目已经得到了*****市发改局的同意立项,项目文号:******8号(见附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求得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此,*****颜料有限公司委托*****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课题组,对项目内容、项目地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前期工作,在收集资料和污染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的要求,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依据。1.2评价目的及评价指导思想1.2.1评价目的1、通过环境现状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手段,摸清项目拟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类比调查、工程分析,掌握本项目实施后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去向,在此基础上预测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3、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环保管理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从环保角度提出该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为实现该项目合理布局,最佳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评价指导思想本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根据本项目的性质、排污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在掌握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和深入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数学模型,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结合当地环保规划及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环保角度论证拟建项目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优化污染治理方案,为项目设计、运行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评价工作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评价结论科学准确,环保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做法是:⑴通过环境现状监测,掌握项目厂址地区(主要是确定的评价区)的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水质现状,并利用已有的近年环境监测资料作补充,说明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影响预测及分析提供基础资料。⑵根据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工艺原理、污染治理措施及排污特点,结合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敏感情况;以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所排废气的达标排放,事故排放时采取相应的事故处理措施使废气达到排放标准,确保排入外环境的废气不超标为原则,进行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并对正常生产条件的废气治理措施和事故烟气处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⑶根据本项目各工艺系统的用水、排水量及水质要求,以确保生产、生活废水达标排放为原则,分析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⑷对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以安全处置和防止二次污染为原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论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⑸对本次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提出减缓及防治措施,减少风险出现时的危害程度及范围;保证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⑹评价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的理念,通过类比调查分析和物料衡算,进行本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估。1.3编制依据1.3.1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