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ppt

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学原理——绪论参考书目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美学Q:审美活动究竟是感觉还是判断?沃尔夫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茨的思路,对知识体系作了系统划分。他首先把哲学划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种。继而把理论哲学区分为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科学。沃尔夫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明确的理性能力和混乱的心理能力两种,前者是主要的,它构成逻辑学,为一切知识提供前提;后者只是感觉能力,在人的知识建构中并不起重要作用。“感性学”Aesthetica感性学=美学美学作为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沃尔夫指称感性认识的概念是“近似理性的思维”,鲍姆嘉滕把“近似”改为“类似”,以更充分地表达感性认识的独立性以及它同理性认识的同等价值。“类似理性”包括(1)认识事物的一致性的低级能力;(2)认识事物的差异性的低级能力;(3)感官的记忆力;(4)创作能力;(5)判断力;(6)预感力;(7)命名力。所以这一解释是对美学作为低级认识论的进一步补充。二美学的对象三、美学的任务特征:第三个契机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只有人能使一切相对的目的服从自己的绝对目的,即“人格”。人的形象要体现美的理想,有两大要素:一是审美的“规范观念”,即人类外在形体结构的“平均值”,这是以动物学的眼光从人类形象的大量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来的“合规格”的标准,是美的理想的消极条件。二是“理性理念”,这是审美理想中决定性的东西,它体现了人的形象中的最大的合目的性,它不是经验的归纳而来自评判者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规范观念”的限制,不一定在外表完全符合规则。在审美活动的复杂性中寻求审美的内在机制三、这门学科的意义第三节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简况二、中国当代美学简况80年代末和90年代起,中国当代美学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虽然较之前两个阶段来说显得相对冷静,但实际上,还是取得了扎实的进展。第一,无论是西方美学研究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第二,开始对当代四大派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对建设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美学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四大派:主观派—吕盈,高尔泰反映派—蔡仪主客观—朱光潜实践美学派—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