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力克牧场肉牛育肥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贝力克牧场肉牛育肥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贝力克牧场肉牛育肥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项目单位名称:锡林浩特市贝力克牧场。企业性质:国营牧场。发展历程:贝力克牧场始建于1956年,原是锡林郭勒盟食品公司的肉羊养殖基地,是以牧为主,农牧、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牧)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综合国有农牧企业。牧场下设两个分场:一分场白音哈达分场,二分场都兰敖包分场。工业项目有饲料、屠宰等利用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还有位生产服务的农机修造厂等企业。卫生文教、科技服务、商业网点设施齐全,全场现有人口920人。牧场境内锡多铁路双线贯通,207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4.9万头(只),人均收入10500元。4.2财务状况贝力克牧场注册资本金800万元,总资产额为1612万元,负债328万元,资产负债率20.35%,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00万元左右。年度牲畜饲养规模5万头(只),其中母畜比例达到63.2%,良种率达到78%,年均出栏率50%,商品率44%。现有高产饲料基地3200亩,围栏草场16.3万亩。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男、汉族、1974年3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11月-1994年12月,在辽宁服役。;1995年2月-1998年6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园林处工作;1998年6月-2008月9月,在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工作;2008年9月至今任贝力克牧场场长。杨海同志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有关影响社会诚信问题。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贝力克牧场肉牛育肥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贝力克牧场。1.2.2产品方案及规模育肥出栏3000头肉牛。主要建设育肥棚8000m2,畜圈12000m2,饲草料加工车间150m2,兽医室50m2,病牛隔离室200m2,干草储草棚400m2,;饲料库500m2,青贮窖3000m3,高产饲草料地750亩;购置粪便自卸车3台,饲草料加工设备1套,防疫设备器械1套,小型拖拉机6套,青贮收割机1台等。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肉牛品种选择杂种牛。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对15月-18月龄的架子牛,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的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少量的秸秆、青草或青贮饲料),进行100天左右的短期强度育肥,不仅肉牛体重增加,而且肌肉内和肌肉间的脂肪量也增加,使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肉的品质如嫩度、多汁性及香味等也有所改善。主要设备。粪便自卸车,HKJ32D饲料机组,9QL-2.1型青贮饲料收获机。1.2.4土建工程项目实施主要依靠育肥棚圈,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遮凉的效果。育肥棚为砖木结构,毛石地基。棚前建有畜圈,棚圈比例1:1.5,育肥棚总面积为8000m2,畜圈12000m2。饲草料加工车间、兽医室等。采用砖木结构,毛石地基,共200平米。1.2.5建设期限2011年一年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00.00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576.50万元、设备购置84.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00万元和预备费用28.0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资金20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600.00万元。1.2.7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710.00万元,净利润123.22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7.60%,财务内部收益率24.36%(税前)、18.48%(税后),财务净现值648.67万元(税前)、411.09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4.93年(税前)、5.92年(税后)。生态效益。本项目利用贝力克牧场天然草原优势,由牧户进行肉牛繁育,由牧场育肥场进行舍饲集中育肥,与传统畜牧业相比,会减少放牧,减轻对草地的放牧压力,减少因践踏给草场带来的破坏,有利于禁牧休牧的实施,促使草地生态环境逐步得到自然修复,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社会效益。本项目采取牧户繁育,育肥基地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通过牧场+牧户经营模式,统一进行标准化肉牛育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实现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肉牛的个体产值,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畜牧业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促进当地养殖结构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增加了牧户的收入。该项目以牧场+农户的模式,形成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带动能力,提高了牧户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实施后,不但可以增加项目区牧户的生产效益,其产业化适应性还可辐射全盟的肉牛主产区,壮大了畜牧业主导产业,通过育肥出栏,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