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见疾病的膳食第一节肥胖患者的膳食肥胖是人体摄入的热能多于消耗的热能而使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造成体重增加,并超过理想体重的20%。一、肥胖的判定常用的肥胖判定方法有身高标准体重法和体质指数法。1.身高标准体重法(1)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一105(2)肥胖度计算公式肥胖度(%)=[实际体重(kg)一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X100%判断标准:肥胖度≥10%为超重;>20%一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肥胖度<10%为偏瘦;≤20%为消瘦。2.体质指数(BMl)法体质指数是结合体重和身高来衡量肥胖相对水平的指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体质指数(BMl)=体重(kg)/[身高(m)]2判断标准见表5—1。表5—1体质指数法判断标准BMl分类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参考标准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性体重过低<18.5<18.5<18.5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正常范围18.5—24.918.5—22.918.5~23.9平均水平超重≥25≥23≥24肥胖前期25.0—29.923~24.924~26.9增加I度肥胖30.0一34.925~29.927~29.9中度增加II度肥胖35.0—39.9≥30≥30严重增加Ⅲ度肥胖≥40.0非常严重增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未满18岁青少年、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怀孕或哺乳中、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不适用BMI标准。二、肥胖产生的原因肥胖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遗传性肥胖三类。1.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由于在饮食过程中所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其本身所消耗的热量,而使多余的脂肪及其他养料在体内积蓄起来形成脂肪细胞,而导致肥胖,这类肥胖人数占肥胖人总数的90%以上。饮食不合理和体力活动少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2.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因病而引起的肥胖,它是因为患疾病如脑炎、脑瘤、关节炎等需服用激素而引起内分泌紊乱所造成的肥胖,这类肥胖人数占整个肥胖人数的5%左右。3.遗传性肥胖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40%一60%的肥胖者有肥胖家族史。有人发现,父母一方中有肥胖症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有50%,如双亲都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有70%,双亲中都是瘦的或体格正常的人,其子女肥胖的只占10%。此类肥胖症属遗传性,并与家庭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另外,精神因素也是影响肥胖的一个原因。三、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一)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1.肥胖导致儿童血液黏度增高,胆固醇显著增加,血压明显增高,具有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2.肥胖儿童的肺活量和每分钟通气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3.肥胖儿童的生长激素和泌乳激素大都低于正常值,有糖代谢障碍,很容易患糖尿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4.男女肥胖儿童骨龄均值大于正常儿童,第二性征发育均显著早于正常儿童。肥胖男生倾向于抑郁和情绪不稳,肥胖女生倾向于自卑和不协调。(二)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1.许多研究证实了脂肪分布和健康的关系。上身性肥胖(以腹部肥胖为主)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增加,同时死亡率亦明显增加。下身性肥胖(以臀部和大腿肥胖为主)患上述疾病的危险相对较低。2.引起高血压患病率增加,肥胖也能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病并伴有心力衰竭。3.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常表现为对葡萄糖的不耐受,对胰岛素的抵抗性。4.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发生异常。5.肥胖妇女常月经不调,男性的游离睾丸酮浓度也可能下降。一项研究发现,43%有月经失调的妇女是超重者,而且肥胖妇女闭经也较早。四、肥胖者的营养需求1.低热能饮食控制热能的摄入时,要做到营养平衡,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来自于肉、蛋、乳及豆制品,应占总热量的15%~20%,不提倡采用素食疗法,否则损害健康。2.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25%,严格控制烹调油的用量,每日用烹调油10—20g,同时还要控制油脂肥厚的食物,如烤鸭、炸鸡、红烧肉、扣肉、熘肝尖、爆腰花等。烹调时应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炖、拌、氽、卤等方法为佳,避免油煎、油炸等方法。3.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限制在占总热能的40%~55%,不可极度控制,以防止酮症的出现。碳水化合物以谷类食物为主要来源,每日应摄人150—250g(3~5两)。在谷类食物中,最好选择粗粮和杂粮,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食用后具有饱腹感,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的速率,有利于控制体重,减轻肥胖。严格限制单糖食物如蔗糖、麦芽糖、果糖、蜜饯及甜点心等食物。食盐可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6g。4.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