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_郭晓汾_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运用工程_郭晓汾_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ppt

汽车运用工程_郭晓汾_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4-1道路交通事故及汽车安全性分类二、汽车安全性分类1、主动安全性汽车本身防止、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如制动性,操稳性等。2、被动安全性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4-2汽车的制动性能一、地面制动力图为制动轮受力图。※1.障阻力距(忽略)2.车轮惯性式中:为制动器摩擦力矩,r为车轮半径。地面制动力是制动时的外力,取决于1)制动器摩擦力2)轮胎与地面摩擦力二、制动器制动力车轮胎外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所需之力:制动器制动力仅与制动器结构参数有关,它与踏板力(或气压)成正比。三、地面最大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地面最大制动力这表明制动踏板力(或气压)上升到一定值,制动力达到地面附着力时,车轮不转——即发生抱死。也就是说:制动力是由制动器产生;制动力是受地面附着力限止的。四、车轮与地面的附着与滑移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轨迹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清晰花纹(近似纯滚动)式中:Va——车轮中心速度;γro——没有制动力时车轮半径;ωw——车轮的速度。第二阶段:印迹模糊(边滑边滚)第三阶段:印迹拖滑ωw=0滑动率纯滚动Va=γro·ωwS=0纯拖滑ωβ=0S=100%若令Fxb/Fz=OA段——近似直线没有真正滑移AB段——缓慢上升局部相对滑移缓增BC段——下降滑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在干燥路面上:在湿路面上:上述是没有侧向力的条件下讨论的。而实际制动中常有侧偏、侧滑现象,见图其中为侧向力五、制动减速度与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抱死时)有关。对于无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水平路面∵∴※此外的是指滑动附着系数例:最好的沥青、混凝土路上紧急制动时,jmax可达7.8~8m/S2※一般希望各轴都抱死制动距离的分析a—发生信号b—踏板c—制动力开始增长d—踏板力达最大值e—制动力增至最大值f—松踏板g—制动停车力消失—驾驶员做出反应—换脚时间为驾驶员反应时间0.3~1.0S—间隙补偿时间—制动力增长时间为制动器的作用时间0.2~0.9St3—制动持续时间t4—制动力消除(释放)时间0.2~1.0s制动的全过程1、驾驶员反应阶段2、制动器起作用的增长阶段3、持续制动4、放松制动制动距离指t2和t3走过S2和S3.制动距离的计算在内:Vo—制动初速度。在内:∵制动减速度线性增长∴任一点车速:∵t=0V=Vo∴t点车速为:任一点的距离:∵t=0S=0将k代入在t2时间内的S2:在持续制动时间t3内:∵以jmax匀减速运动,初速为Ve,Vg=0∴故总制动距离:∵很小∴当车速以km/h代之: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1、2、——3、Vao※使汽车停车的是持续时间;※使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影响不大。六、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冷制动——制动器起始温度<100℃。强度制动——制动器起始温度>300℃甚至600~700℃。t↑μ↓制动性能↓制动效能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评价方法: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程度。ISD/DIS6579Vo一定连续15次制动Jmax3要求:不低于冷制动效能的60%(5.8,踏板力相同)山区:一些国家要求装辅助制动。影响因素:1、制动器摩擦系数当200℃为0.3~0.42、制动器结构双向自动增力kef↑双减力制动器kef↓摩擦系数↓对双向自动增力影响最大。盘式制动力制动效能没有鼓式的好,但抗热衰退性能好(稳定)。水衰退:涉水时制动性能降低情况。七、制动稳定性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而使汽车失去控制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定义: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1.跑偏原因⑴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等⑵汽车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斜拉杆运动学不协调前轮地面制动力汽车受地面反力Fy1Fy2∵⑴Fx1L对主销的力矩>Fx1r对主销的力矩⑵Fy1对主销的力矩(主销有后顷)∴即使方向盘不动,由于间隙和变形也会向左转。运动学的干扰。∵车轮制动,悬架变形,前轴变形∴羊角绕主销右转(球肖在内销内侧)。⒉后轴滑移与前轴转向能力丧失⑴前轮抱死⑵后轮抱死⑶全部车轮抱死A:前轮抱死Fy2,L2使β减小,汽车大致按方向行驶。B:后轮抱死Fy1,L1使β增大,汽车绕纵轴旋转C:全部车轮抱死无法承受侧向力,但不会旋转。结论:1.只有后轴抱死或后轮比前轮先抱死不好;2.尽量少出现前轴抱死或前后轴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