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分享.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分享.pdf

2024年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分享.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J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断地学习。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案例式解读,我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在新课标中有确定起点、引领方向的作用就是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对一门学科课程的基本认识和总体设想,也是课程标准修订中较早需要研制完成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为其后的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建议编写定下了基调,是理解课程标准精神的钥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来自课程理念1),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形式)。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规定基本承接于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只是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化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这说明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具有连续性的,各学段的语文教师需了解我们要把学生送到哪,走好自己所坚守的这一段,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总目标共九条,全部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其中第一至三条为文化自信方面的要求,第四、五条为语言运用方面的要求,第六、七条为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第八、九条为审美创造方面的要求,内部的逻辑更为清晰。将文化自信放在前三条,是为了凸显课程承担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在学段要求中,22版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更加具体了,不仅要求了阅读数量,更要求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新课标单独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对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自觉回应,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比较、推断、实证、批评等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它的设置与实施,有助于学生有理有据的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意象的捕捉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积累的材料、语言运用经验及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有依据、有条理的思考,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弥补理性思维普遍欠缺这一短板,从而实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和谐发展。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对每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表现进行整体刻画。学业质量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分别描述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即经过课程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素养发展水平,是学科素养的具体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