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学案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我们学过他的。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⑴豁然()⑵俨然()⑶垂髫()⑷阡陌()三、重点词语解释(一)1、缘溪行16、率妻子邑人17、遂与外人隔绝2、夹岸数百步18、乃不知有汉3、落英缤纷19、皆叹惋4、渔人甚异之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5、欲穷其林21、此中人语云6、便舍船22、既出屋舍俨然23便扶向路7、才通人寻向所志24、处处志之8、豁然开朗寻向所志9、屋舍俨然25、诣太守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6、欣然规往11、阡陌交通22、未果12、往来种作23、寻病终13、具答之24、寻向所志14、黄发垂髫25、问津15、咸来问讯(二)古今异义1、交通古义:今义:各种运输和邮政、电信事业的总称。2、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3、妻子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古义: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6、不足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7、如此古义:今义:这样。(三)通假字便要还家(四)同义不同词1、缘溪行2、皆叹惋便扶向路并怡然自乐3、悉如外人4、便要还家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三、重点句子翻译1、复前行,欲穷其林。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草鲜美,落英缤纷。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四、重点句子理解:1、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内优美风光(生活环境)的句子是3、文中写桃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4、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5、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民风)的句子有6、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是7、表明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的句子是8、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五、概括主要情节本文以为线索,依次写了桃源,桃源,桃源等情节。描绘出了一个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对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六、段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七、课文主要内容理解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生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为什么桃源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4、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6、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最后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9、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1)理想:(2)看法第二部分实战练习一、词语解释1、无论魏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4、欣然规往5、豁然开朗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二、翻译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问答题1、第一段描写桃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源人们的特点。5、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6、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人“忘路之远近”,发现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就再来寻找时还是。6、文中的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7、、请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8、写出本文的几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