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1全等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2、能力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教学过程: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1)电脑动画显示: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1)投影显示题目:D、AD∥BC,且AD=BC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求证:AE∥CF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AE∥CF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2)题目的`解决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投影显示:(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5、小结:(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性质的应用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6、布置作业a.书面作业P55#2、3、4b.上交作业(中考题)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