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与反思3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与反思3篇.pdf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与反思3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与反思第【1】篇〗《埃及金字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的勤劳和智慧。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3.齐读课题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1.课件感知: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颜*的美,金字塔的宏伟等)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4.齐读第一小节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说明:由课件导入,一下子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课文,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探索兴趣倍增。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边读边想,边想边划。2.生交流(利用文字和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说明: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划,探究是自主的,阅读才更有效。交流时可降低要求只要能找对自己问题的*简单表述就可以。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边读可边写旁注。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3.交流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a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b请你想象一下吧。你会怎么看?对,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c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d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相当于.一头大象约六吨重,相当于.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片都*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这句话)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1)媒体演示古埃及*垒石头的情景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用教学楼的高来想象金字塔的高,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伟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另外,通过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最后利用多媒体影象资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1.古埃及的劳动*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说明:在课文接近尾声时回到课文开始时学生质疑尚未解决的问题,带着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走向金字塔,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年代久远,二是规模宏伟,三是建造之难之巧来理解“举世闻名”的原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