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6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_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

2019_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坍塌(tān)慷慨(kǎi)缝隙(xì)热腾腾(ténɡ)B.废墟(xū)流淌(tǎnɡ)浇灌(ɡuàn)刨根问底(páo)C.呼啸(xiào)干涸(gù)湿润(rùn)沉默寡言(ɡuǎ)D.微薄(bó)薄荷(bò)挑拣(jiǎn)一丝不苟(ɡǒu)【答案】C【解析】改为,干涸(hé)。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帐蓬琢磨硬朗爆发B.张扬呼啸流倘添置C.滚烫干躁酬劳地毯D.荒地废弃飘荡水渠【答案】D【解析】A帐篷。B流淌。C干燥。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3.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答案】C【解析】A项,生机勃勃: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句中形容春天的普罗旺斯富有生命力,使用正确。B项,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句中形容原来的沙漠地带不长庄稼,使用正确。C项,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不符合语境,此处可用“不闻不问”。D项,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使用正确。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B.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答案】B【解析】A项,将狂风比作野兽,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将以前猛烈而干燥的风和现在飘着香气的微风对比,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③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④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⑤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A.①⑤③②④B.⑤④③①②C.④①②⑤③D.①④③②⑤【答案】B【解析】通读语段,由第⑤句的“那是”可知此句是领起句,总领下文的回忆,应放在第一位。第④句点明旅行的地点,应放在第二位。第③句的“光秃秃的山上”与第④句相接,应放在第三位。第②句的“倒塌的房屋”与第①句的“废弃的村庄”相接,第②句应放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排序为⑤④③①②。故选B。6.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答案】(示例一)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欣。(示例二)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离别的悲苦和团圆的喜悦。【解析】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分析例句,可知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生”比作是“一首歌”。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可将“人生”比作是“一首诗”或“一台戏”,结合这两个喻体的特点来仿写即可。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