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先后设计了以下数学活动:1、初次画圆,了解画圆方法“定点,定长”,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请画圆画的很标准的学生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数学教学,主要是组织好数学活动。从学生自主画圆画的不是很规范,到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由于学生十分投入,所以对圆心和半径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学生通过尝试、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2、第二次画圆,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第二次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表示出来即可,这次咱们来比比谁画的又快又好。(师巡视并收集好的作品展示)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画的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然后回答“大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讨论怎样画一个直径60米的圆。(同桌互相讨论思考方法。)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长绳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绑上笔,旋转一周即可得到一个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固定的点就是圆的圆心,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半径,需要30米,旋转一周,就转出了无数条半径,也就形成了一个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试画花坛较直观地向学生渗透圆心是定点、半径是定长的特性,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3、拓展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到“圆,一中同长也”。通过刚才所学,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一个圆心)“同长”呢?(指名回答: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这与我们刚才的发现怎么样?(一样)更何况我们古人的这个发现比欧洲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们的老祖宗不简单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历史,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特征。4、欣赏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啊?(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圆)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圆,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这么美的圆啊,怪不得古希腊的数学家这样说道“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也正因为有了圆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业1、《角的初步认识》的活动设计(原创)我上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设计了如下数学活动,现简述如下,以供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一、感受角的存在1、出示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学生从已学图形中感受角。2、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角。学生举例相互说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物体表面的角。学生举例:红领巾、课本、课桌、剪刀等实物中都有角的存在,让学生从中感悟角的概念。(活动意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二、二、主动探究活动一:折角。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折出一个角,同桌相互交流,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说说不同的折法。活动二:摸角。摸一摸自己折的角,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活动三:认角。师出示一些图形,让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为什么?活动四:做角。让学生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活动五:比角。同桌相互合作,动手将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变大变小,相互比较大小,从中感悟角的大小变化。活动六:画角。1、教师示范画角。2、学生动手画角。(活动意义: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小、空间观念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遵循HYPERLINK"http://www.bajiaotang.cn/view-3220-1.html"\t"_blank"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按照“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折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画角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践操作与体验发现角的一些特征,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和更好理解。)总之本节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