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教学准备:圆规、圆形模具、直尺、多媒体课件等。一、谈话导入:1、事先画好一个圆,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认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2、欣赏图片。3、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及大自然中圆的神奇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新课中。]二、尝试画圆。1、学生尝试不借用工具画一个圆。2、学生尝试借用工具画一个圆。3、学生介绍画圆的方法。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4、全班每人都画一个同样大的圆。[设计意图:在学习同伴及教师的引导下,练习用圆规画圆,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画圆后紧接用圆规画圆,既是对画圆方法的一种优化,又可以训练学生画圆的技巧,还可以为后面圆的认识铺垫打下基础。]三、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的初步认识1、叙述圆的大小,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2、学生讨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3、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培养不同层面的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探究、发现、归纳问题、探究结果的能力。]四、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找出圆片上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学生汇报。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d=2r或者r=d/2五、巩固练习1、对口令游戏。师说直径,生说半径;师说半径,生说直径。2、判断。3、填一填。[设计意图:练习的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圆的认识。]六、拓展。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哪里?七、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后反思:“认识圆”这节内容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上周我们学校举行课堂教学比赛时我出上这个内容,但我是按课本内容顺序来上,我觉得这样按部就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所以我就试图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新调整。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圆,让他们欣赏生活中的圆,使他们有画圆的冲动,接着让他们进行两次尝试画圆,让学生自主总结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的特征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教师适时引导,使得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学会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不妥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