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猫巷****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画杨桃教学设计精选.docx

画杨桃教学设计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画杨桃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画杨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第2~17自然段。(1)朗读课文,并思考: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3.学习第18自然段。(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三、总结全文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