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国企产权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国企产权改革的主要历程及成效(二)国企产权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国企产权管理与运作一、国企产权改革的取得的主要成效二、国企产权管理与运作三、国企产权运作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四、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运作法规体系(一)国企产权改革的主要历程及成效国有产权改革与国企改革紧密相连,可以说国企改革历史就是一部产权改革的历史。1、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以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到时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定以前。2、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1992-2003年)。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到时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深化国有体制改革、200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前。3、第三阶段:健康发展时期(2003年至今)1、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以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到时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定以前。国家政策:放权让利、利改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投融资(拨改贷、成立国资局)、价格(企业定价权)、流通(市场调控)等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机制条例》产权改革的主要形式:——厂长(经理)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证券市场:上海(1986年)和深圳(1987年)建立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后分别于1990年1991年成立证券交易所。这一阶段主要是:试点——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国企产权改革的实现方式,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积累了宝贵经验。2、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1992-2003年)。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到时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深化国有体制改革、200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前。国家政策:——明确国企改革方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战略性重组:抓大企业(1000家),小企业改革改制(如宜宾),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改制——国企解困:“三个解困”、“债转股”(四大资产公司成立、流通企业解困政策)、分离企业办社会——配套政策改革:分配、价格、社保等制度安排:《公司法》产权改革方式——产权转让:中小企业——公司化改造: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普遍业)——股份制改革: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这一阶段主要是:创新——实践——再创新。其间,国资局撤销——稽查特派员——监事会制度——企业工委(金融工委)——国资委(银监会)——初步探索出了适应中国特色的国企产权改革的新路子3、第三阶段:健康发展时期(2003年至今),以党的十六大和国资委成立为标志。国家政策:——十六大确定国资监管体制,之后成立国务院国资委——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现代产权制度目标: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明确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安排:《企业国资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产权改革主要方式:——国有股权分置改革——整体上市——央企与地方企业合作——境外投资——进场交易制度建立与落实这一阶段: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推进产权制度向纵深发展——促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集中,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产权改革进入规范、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二)国企产权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把制度建设作为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3令和32个规范文件,我委成立以来结合实际制订了相应的配套制度,构建起了产权登记制度、流转制度、保护制度框架体系,使产权管理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维护各方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王勇主任在2011年全国产权管理批示中指出,各级国资监管机构成立以来,从事产权管理工作的同志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在产权制度建设、产权监管工作和产权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