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语文高二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上传人:92****sc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南省永州市语文高二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湖南省永州市语文高二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湖南省永州市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标题:静夜思夜,深了。窗外的世界被一层薄薄的月纱轻轻覆盖,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我坐在书桌前,手边是一盏昏黄的台灯,光线洒在桌面上,形成一片温馨的小天地。这样的夜晚,最适合静静地思考,或是让思绪随着夜风飘远。我抬头望向窗外,那轮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清辉洒满大地,仿佛能洗净世间的一切尘埃。月光下,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不禁想起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思绪回到现实,我拿起手边的书,那是一本关于古代文人的散文集。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那是岁月的味道,也是知识的芬芳。我沉浸在书中,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书中,我遇到了李白,他醉卧长安,挥毫泼墨,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绝唱。他的诗,如同他的人一样,豪放不羁,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又看到了杜甫,他忧国忧民,用沉重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沧桑。他的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真实与残酷。阅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也经历了他们的人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古代文人的故事和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这个静谧的夜晚,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被各种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所包围,时间被碎片化地消耗在各种无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忘记了如何与自己对话,忘记了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一丝忧虑。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静夜时光,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简单的冥想,都是让我们回归内心、找回自我的好方法。1.文章开头描写“夜,深了”的景象,有何作用?答案:开头描写“夜,深了”的景象,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引出了下文主人公在静夜中的思考和阅读,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2.“月光下,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的山峦比作淡雅的水墨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峦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3.文章中的“墨香”有何象征意义?答案:“墨香”在文章中象征着知识的芬芳和岁月的沉淀。它代表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象征着主人公在阅读中获得的智慧和启迪。4.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文中的作用。答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在文中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借以表达了主人公在静夜中孤独而又浪漫的情感状态。同时,这句诗也与后文主人公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和感悟相呼应,强化了文章的主题。5.文章结尾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忧虑和希望?答案:文章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现代人因快节奏、高压力生活而忽略内心世界的忧虑。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未来人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静夜时光、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的希望。这既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期待。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题目1.文章描绘了什么时间的场景?A.清晨B.正午C.傍晚D.深夜2.小明的心情可以用下列哪个词语最准确地描述?A.兴奋不已B.忧心忡忡C.平静如水D.既有留恋又有期待3.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提到的具体景物?A.夕阳下的麦田B.山峦与晚霞C.炊烟与灯火D.村庄里的小溪4.文中暗示了小明即将做什么?A.回家B.出远门求学C.去旅行D.参加工作正确答案1.C.傍晚2.D.既有留恋又有期待3.D.村庄里的小溪4.B.出远门求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现代文阅读题目示例。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