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三角形的内角》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二节所用班级:七年级五班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汤青河教学目标:⑴了解三角形的内角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⑶学会解决与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⑷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辅助线的添加课堂实录及反思: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与学生所喊的誓言(专注高效,赢在课堂)开始,互相沟通通过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180°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会提出度量、拼图的方法,教师:每个同学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接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有几种拼合方法。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更扎实,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此环节不可缺,自己也看到学生全活动起来了,内心有一种成功感。教师:哪个小组上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很积极,大都举起了手。我让一个学生上前来展示,他展示的很好,但纸太小,后面同学看不清。又让另一个学生展示效果也很好。反思:通过学生探究以及小组交流,深感学生合作的巨大潜能,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他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快乐合作,快乐成长。由于抽课,时间紧,没有准备更好的教具,学生展示不方便,也使自己准备借机往下引得辅助线受到了障碍,头脑里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策略。三、定理的证明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拼接的很好,我们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什么角?学生:平角教师:好,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72页。教师:看一看,谁是用第一种方法?(部分学生举手)谁用第二种方法?(又一部分学生举手)教师:第一种方法是将角都移到哪里?学生:点A教师:第二种方法呢?学生:点C教师: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不能裁剪,如何才能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呢?同学们反应积极,由于预习过的原因,学生知道了一些证明的方法。反思: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展示拼图时,纸太小未能留在黑板上作为引线,于是改用学生提出方法,分类总结。学生甲上台作出了下图的辅助线,及时给予了鼓励教师:同学们他的方法是将下面两个角移到了点A处,作出一条辅助线,但是此时还能叫角A吗?学生齐声回答:不能教师:怎么叫?学生齐声回答:角BAC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接着又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让另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了,学生兴趣高涨。第三个同学也上前来讲解了第三种方法。反思:本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争当小老师,讲解自己发现的方法,并且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很重要,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积极的、主动的,乐于参与其中。课堂就应当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讲述自己的见解,氛围宽松,效率高效紧张。接下来,与学生共同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一名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规范格式。证明:过A作MN∥BC.因为MN∥BC所以∠1=∠B,∠2=∠C而∠1+∠BAC+∠2=180°即∠BAC+∠B+∠C=180°教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板书到黑板上: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下面咱们来进行应用定理进行解题。大家把书翻到76页做1、2、4.四、应用学生开始做题后,教师巡回了一周,开始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反思:学生做题,教师抄写例题,完全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一环一环程序,没耽误什么,自认为非常合理科学。但是,总感觉有些安排事先准备好的话会更好些,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多看看学生做题情况,以便于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五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教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学生:完成了(有四五个学生没举手)教师:好,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开始合作,我特意走进那几个没有举手的同学旁。看看具体情况,原来学生会做,就是时间没来得及,做的有点慢。反思:去关注后进生,学生非常感动,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也特有成就感,拉住了后进的学生,及时拉他一把,就有转机,就有希望教师:大家讨论结束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