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再引导学生通过找课文中的语句,采取读读、画画、思思、议议、谈谈、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苏轼情感变化的原因,了解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找出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对应段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通过吟诵《水调歌头》,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面的附件)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的预习单完成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师:这首歌的歌词是宋代词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这是苏轼在什么情况下所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但愿人长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简介苏轼课件出示苏轼的简介,指名读。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他7岁知书,10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学生再简单补充在预习中查阅到的资料。(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对文中出现的新词的识读和理解应用。(1)(课件出示三组重点词语)开火车读埋怨婵娟宽慰朝廷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悲欢离合(2)随机强调指出:①“尝、赏、睁”是后鼻音,“官、宽”是前鼻音。②“埋”是多音字,在其他语境下都念“mái”,这里念“mán”。③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检查生字识、写。(1)投影出示两三个学生的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引导学生注意写字时必须看清字形,一笔不苟,不仅要注意不同结构字的书写规律,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特别强调“尝、赏”上面部分要先写中间的一笔“竖”。(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3.检查朗读课文。(1)同位两人合作,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重点检查指导第4—6小节的朗读。(3)再次自由练读这几个自然段。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谁在什么时间里干什么的事?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苏轼思念亲人时的情感变化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分别是哪些自然段来写的?学生汇报,板书:思念---埋怨---宽慰2.抓心情词,体苏轼情⑴思念①自读第1—3小节,想一想苏轼为什么会思念弟弟?画出有关词句用心体会。②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描写明月、人们欢聚以及描写苏轼兄弟手足情深的句子,理解“皓月”和“心绪不宁”,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思念”之情。③能否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指名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④小结:你读懂了其中的情感,正因为苏轼和弟弟手足情深,才会在中秋之夜,天各一方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2.抓心情词,体苏轼情⑵埋怨师:在这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苏轼因思念久别的弟弟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不免对月亮心生埋怨。①品读课文第4小节,画出埋怨的话。课件出示句子: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啊?……师引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生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引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在中秋之夜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瓜果,而他却与手足情深的弟弟天各一方,心里不禁埋怨起来,生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引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起和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屈指算来有七个年头了,心里不禁埋怨起来,生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②讨论交流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试着补充苏轼埋怨的话。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