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ppt

第二章第四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纲下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和变化。[指点迷津]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海洋性[考点一线串]另外,还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应用闯一关](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解析:第(1)题,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毁林造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强,全球变暖使极冰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第(2)题,海平面上升会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增大,即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考点一线串]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2.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南北狭长、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技法一招鲜](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①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配不均,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②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热量带③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中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来确定气候类型。类型指标类型指标(3)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成因[应用闯一关](1)图2中的气候资料,与图1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2)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3)图1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A.牧场辽阔B.灌渠纵横C.陡坡梯田D.水田密布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R的年降水量在200~300mm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综合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第(2)题,由经纬度可知Q地位于阿尔泰山地区,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第(3)题,图1所示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畜牧业为主。[例1](2011·四川高考)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表。读表回答(1)~(3)题。地点(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1)从“①地的纬度为23°08′,最冷月(1月)均温为13.3℃,最热月为七月,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地气候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2)从“②地的纬度为39°48′,最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