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国访问团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与韩国访问团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

与韩国访问团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学习生活化尊敬的各位韩国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来到我们方新村小学。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于我校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特色。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一、活化教材,贴近生活。教材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不一样的老师却会把它演绎成不同的厚度和广度。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相对贫乏,我们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再加工。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中去学习语文,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会恰当的引入各种方法,像猜字谜、熟字加偏旁、加一加等方法,让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再比如教学《自选商场》时,我们的老师会布置学生提前去逛超市,认商品,回家收集整理商品的标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二、亲近文字,品味生活。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孩子们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品鉴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璀璨的明珠,我们引导学生去阅读精典,亲近文字。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个过程是妙不可言的。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理解感悟和生成,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这样做无异于越殂代疱。我们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时,让同学们通过阅读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同学能通过深入细致地阅读,跳出课文所写的几个方面个性化的理解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维吾尔,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学生通过阅读咀嚼消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收获啊!三、唤醒情感,热爱生活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告知、传递、给予,而应是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有效诱发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丰富语文内涵。比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时,老师先抛砖引玉,以一个西安人的自豪介绍了西安有名的名胜古迹兵马俑、大雁塔、以及特色小吃羊肉泡馍……言语间流露着身为一个西安人的骄傲。接着,顺水推舟问孩子们:“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我们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名城更让人心驰神往呢?”于是,孩子们表现的欲望被我激起来了,四川腊肉的制作工艺以及色香味美、陕北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等都在孩子们活色生香的讲述中变的那么诱人。夸家乡,已不仅仅是一种表面意义上的介绍,而是融入了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情感。随后一篇篇美文在孩子们笔下应运而生了。四、角色表演,体验生活。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如把课文编排成小型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感悟。五、提倡多元,展示生活。语文课不能成为简单的语言操练,机械的学习。那样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教者也会感到十分费力。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和生活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比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索溪峪;在口语交际“辩论会”的教学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充分的理由去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为此孩子们在课前做足了功夫,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辩论赛上辩手们个个振振有词,气氛热烈。在教学学写广告词这一内容时,老师启发学生回忆我们生活中一些非常有创意的电视广告,让孩子了解广告词的特点,然后把教室扮作一个大型购物超市,让孩子们做导购,向顾客介绍宣传自己的产品。孩子们兴趣盎然,设计的广告语真是令人惊叹。正因为有了开放式的课堂,孩子们的思维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学和所用才能做到最完美的结合。以上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粗浅的做法。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我们智慧的引导下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习得能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们将不懈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能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向前发展。谢谢大家!方新村小学:王蓉201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