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第3期《戏剧艺术》目录谭鑫培的文化意义与美学品格傅谨内容提要:谭鑫培是京剧进入鼎盛时期最重要的标志,他的美学意义与历史意义形成其艺术成就相互关联的两大支柱。谭鑫培追求演唱的含蓄蕴藉和行腔中的韵味,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末的化身,成为中国诗文传统在近代的传承载体。他塑造了一大批落魄悲情的末路英雄,其艺术风格充满末日的无奈和苍凉,因而成为那个时代民族命运的写照与投影,因而具有特殊的美学内涵与时代意义。关键词:京剧艺术谭鑫培乱弹《公莫舞》性质的再认识戚世隽内容摘要:《公莫舞》是否是一个剧本,一直是戏剧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代言体与否及脚色的多少,并不能作为判断一个文本是否是剧本的依据。从《公莫舞》的表演“原境”出发,才能对这一文本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关键词:《公莫舞》代言体脚色表演原境戏曲丑脚的生成及意义元鹏飞内容摘要:古代戏曲“丑”脚滑稽调笑,与净作插科打诨的戏谑表演,就其扮演形态和演出功能看,宋代杂剧中的“副净”是其来源。而仅从字面联系分析丑脚源于爨弄或者纽元子显然不如通过文物、文献与剧本内证结合的论证效果。而丑之为丑的命名含义,当与其演出效果有内在联系。对这一事实的确认有助于我们具体而微地认识中国戏曲对其“戏”的品格的坚持。关键词:副净丑脚剧本内证滑稽调笑乐天精神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清华传统”龚元内容摘要:探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清华传统”,涉及问题有二:第一,为何如此众多的戏剧人才皆出自清华?大学的校园文艺活动、课程设置目标、专业教育理念和学术研究取向等都能为某一种文艺的持续发展提供“生产性”力量。这种“生产性”力量能够积淀为一种传统,也必然意味着在一定历史时间内,一所大学的教育方式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二者相辅相成、“同生共死”。第二,这些戏剧人才在戏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呈现的主要特点?正所谓传统由人而立,因人而传。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则能够明晰“清华传统”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这一“传统”大体上是由四个部分所组成,具体可以表述为:“话剧史论上的现代建构、话剧内涵上的人性探求、话剧资源上的欧美取向、话剧教育上的专业本位。”关键词:清华大学话剧现代性国立剧专十四年:余上沅戏剧教育实践初探赵星内容摘要:余上沅主持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十四年历程中,国立剧专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办学时间最长、师资最精良、教学水平一流的现代戏剧教育机构。它先后招收学生千名以上,试验了四次学制改革,不断吸收留学归国的戏剧专家来校任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课程设置,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演出制度。这无一不与余上沅前瞻、开明、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关系密切。关键词:余上沅戏剧教育兼容并蓄改革文明戏舞台上的《赵阎王》——洪深、奥尼尔与中国早期话剧转型朱雪峰内容摘要:1922年洪深以《赵阎王》改编了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剧作《琼斯皇》,翌年演于上海文明戏剧场笑舞台,率先把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运用于中国戏剧实践。《赵阎王》首演遭遇惨败,但其创作及演出既是中国早期跨文化戏剧的典型个案,也是中国话剧从文明戏向现代转型的动态缩影,为中国戏剧现代性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启示。政治、艺术、观众三者间的冲突与合力塑造了洪深二十年代初的跨文化戏剧创作和实践,中国现代话剧的雏形随之显现。关键词:洪深奥尼尔《赵阎王》《琼斯皇》文明戏从爱尔兰《月亮上升》到抗战名剧《三江好》——民族文化深层需求对戏剧翻译的意义安凌内容摘要:本文分析爱尔兰作家葛力格里夫人独幕剧《月亮上升》在中国的翻译、改译以及演出情况,认为通过改译者对剧作情节和结尾处的改动,对剧中人名、地名和歌词内容的重新设计,演出者通过在演出时随机选择乐曲,改译活动以特有的选择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在实质上保证了改译本和源语本具备共同特质:通过剧本之外作者和观众共同的民族历史纽带,传达含意更为复杂更为微妙的心理和情感的潜台词;使外来文本接通了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深层需求,成为抗战时对于中国戏剧界和中国观众非常重要的剧作。关键词:翻译改译民族心理鲁迅为何弃写“杨贵妃”?吴仁援内容提要:文章从戏剧意识、女性观念、情感世界、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评价,以期对鲁迅唯一一次戏剧创作的动机生灭、劲情起伏、状态剧变的缘由,作出多元、多维的视野拓展。关键词:鲁迅戏剧文化情感角色被悬置的经典:鲁迅和莎学的独特交集魏策策内容摘要:从《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中与莎士比亚相关的论述爬梳出鲁迅对作为经典的莎士比亚其人其作的态度。在鲁迅留日期,莎士比亚是代表西方文明的符号;归国后,因为主体的文化选择,鲁迅疏离了莎士比亚;后期,莎士比亚成为攻击的矛指向论战方。作为被悬置的经典,莎士比亚没有真正被鲁迅创作性地转换于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