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doc
上传人:志玉****爱啊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doc

(完整)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5微生物学研究生考试大纲绪论1.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利弊)2.微生物的发现与奠基人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放大倍数约300倍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巴斯德的工作(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免疫学——预防接种(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的工作(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配制培养基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微生物的定义:人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总称。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微生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发展历程:8000年前早起应用阶段,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生理生化阶段(微生物奠基人),现代微生物学(多学科交叉,人类肠道微生物)发展趋势:多学科交叉、微生物学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微生物基因组;2)环境微生物;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共性与特性;4)多学科交叉;5)人体微生物;6)现代微生物产业。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无菌技术:微生物不被污染且不污染周围环境的技术二、微生物纯菌种的分离方法: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纯菌种的技术:涂布平板,平板划线、倒平板和稀释摇管法,最常用且可靠液体培养基获得纯菌种的方法:稀释不同培养器皿中,95%不长菌,但长出的被认为是纯菌种,不太可靠且很少用。单细胞分离:在特定显微镜和工具下取得单个细胞,要求细胞个体较大且有特殊工具。三、微生物保藏技术:不死亡、不污染、不退化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四、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普通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显微镜样品制备五、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主体为球形、杆状和螺旋状,还有其他不规则形态大小:一般微米级原核生物,纳米级病毒,极少数肉眼可见第三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胞壁组成的差异特殊细胞壁的细菌:某些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的细胞壁主要由一类被称为霉菌酸(Mycolicacid)的枝链羟基脂质组成,后者被认为与这些细菌感染能力有关。由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分子膜中加入甾醇类物质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真核生物细胞膜中一般含有胆固醇等甾醇,含量为5%-25%。原生质体、球状体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细胞膜中一般不含胆固醇,而是含有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细胞内含物硫粒:很多化能自养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时,常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强的硫粒的形式积累硫元素。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性硫缺乏时,可被细菌重新利用。微生物储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1)不同微生物其储藏性内含物不同。例如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只含PHB,大肠杆菌只储藏糖原,但有些光合细菌二者兼有。2)微生物合理利用营养物质的一种调节方式。当环境中缺乏能源而碳源丰富时,细胞内就储藏较多的碳源类内含物,甚至达到细胞干重的50%,如果把这样的细胞移入有氮的培养基时,这些储藏物将被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用于合成反应。3)储藏物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避免不适合的pH,渗透压等的危害。例如羟基丁酸分子呈酸性,而当其聚合成聚-β-羟丁酸(PHB)就成为中性脂肪酸了,这样便能维持细胞内中性环境,避免菌体内酸性增高。4)储藏物在细菌细胞中大量积累,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气泡的膜只含蛋白质而无磷脂。二种蛋白质相互交连,形成一个坚硬的结构,可耐受一定的压力。膜的外表面亲水,而内侧绝对疏水,故气泡只能透气而不能透过水和溶质。细菌芽孢的特点: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细菌糖被的特点(1)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经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