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第2课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师说教案第2课时.doc

师说教案第2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_李兴海_________学科:_语文_________)备课时间9.26教学课题师说教学计划2教学课时1/2教学目标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掌握实词“师”和虚词“之”、“者”的几种用法。教学重点难点讲实词“师”和虚词“之”、“者”的几种用法。教学过程1.检查复习:指名朗读、回讲课文第1、2段。2.读讲课文第3、4段。第3段,论述“圣人无常师”,从正面进一步阐明能者为师的道理。“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的贤,是指德和才。下文贤:才能。“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贤,则可作高明讲。“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术”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对》有“智术浅短”,智术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集体朗读。)读后小结:这段引用历史事实,从“古之圣人”中举出孔子为例证加以申述。从孔子师郯子等人的事迹,推断出“是故弟子……术业有专攻”这个重要结论。这个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第4段,说明写作这篇文章的原由。作者称赞李蟠“好(hào)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集体朗读。)读后小结:篇末点明作此文的原因和目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集体朗读全文一、二遍。4.总结课文: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对于这些,应适当指出韩愈还提倡不耻下问,教学相长。。5.指导学生作“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参考答案见“课文总结”部分。第二题参考答案见课文第二段的读讲内容。第三题:讲结构助词“之”的几种用法,略作补充如下:(1)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偏正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2)①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原来的主谓结构变成一个偏正结构,作句中的主语、宾语或表示时间的短语等,有时也作复合句中的一个分句。②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主语部分,用“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相当于一个词组。课外作业背诵课文。教学反思学习本文,学生认识到不耻相师,不耻下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