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含答案).pdf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压轴题1.在3×3的⽅格中,每⾏、每列及对⾓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格图叫做“等和格”。如图的“等和格”中,每⾏、每列及对⾓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1)图1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的代数式表⽰);(2)图2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3)图3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的值。(写出具体求解过程)2.(阅读理解)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为MNmn(mn)=->或MNnm(nm)=->或mn-.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的数与点B表⽰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的数为______,点B表⽰的数为______.()2⽤含t的代数式表⽰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我们可以得到ABab=-:(1)数轴上表⽰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1和a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数-1和5,有⼀只电⼦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对应的数为c.①求电⼦蚂蚁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ACBC+的值,请⽤含c的代数式表⽰;②求电⼦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c,c表⽰的数是多少?③在电⼦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c的最⼩值是.4.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计算出结果也能把绝对值符号去掉,例如:|6+7|=6+7;|7﹣6|=7﹣6;|6﹣7|=7﹣6;|﹣6﹣7|=6+7.(1)根据上⾯的规律,把下列各式写成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形式:①|7+21|=______;②|﹣12+0.8|=______;③23.22.83--=______;(2)⽤合理的⽅法进⾏简便计算:1111924233202033??-++---+(3)⽤简单的⽅法计算:|13﹣12|+|14﹣13|+|15﹣14|+…+|12004﹣12003|.5.(理解新知)如图①,已知AOB∠,在AOB∠内部画射线OC,得到三个⾓,分别为AOC∠,BOC∠,AOB∠,若这三个⾓中有⼀个⾓是另外⼀个⾓的两倍,则称射线OC为AOB∠的“⼆倍⾓线”.(1)⼀个⾓的⾓平分线______这个⾓的“⼆倍⾓线”(填“是”或“不是”)(2)若60AOB∠=?,射线OC为AOB∠的“⼆倍⾓线”,则AOC∠的⼤⼩是______;(解决问题)如图②,⼰知60AOB∠=?,射线OP从OA出发,以20?/秒的速度绕O点逆时针旋转;射线OQ从OB出发,以10?/秒的速度绕O点顺时针旋转,射线OP,OQ同时出发,当其中⼀条射线回到出发位置的时候,整个运动随之停⽌,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3)当射线OP,OQ旋转到同⼀条直线上时,求t的值;(4)若OA,OP,OQ三条射线中,⼀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组成的⾓的“⼆倍⾓线”,直接写出t所有可能的值______.6.尺规作图是指⽤⽆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何作图题.初中阶段同学们⾸次接触的尺规作图是“作⼀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图1图2备⽤图(1)如图1,在线段AB外有⼀点C,现在利⽤尺规作图验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ACCB<+.请根据提⽰,⽤尺规完成作图,并补充验证步骤.第⼀步,以A为圆⼼,AC为半径作弧,交线段AB于点M,则AC=_____________;第⼆步,以B为圆⼼,BC为半径作弧,交线段AB于点N,则BC=_____________;则AC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故:ABACCB<+.(2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