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与哲理故事的启示_给新课程改革中的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与哲理故事的启示_给新课程改革中的教.doc

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与哲理故事的启示_给新课程改革中的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建国邵雪辉荩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与哲理故事的启示———给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们新课改对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按照这些标准和要求,对于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这种变革,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观念上还没有定型,加上接受新鲜事物快,适应尚且容易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要发生这种角色转变,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那些应试条件下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原本在教育教学实践轻车熟路,可新课改的到来,一下不知怎么教了,这种痛苦和委屈的情绪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极易产生对新课程改革信念的动摇、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因此部分老师产生心理应对的合理化、否认、投射心理,常对新课改持否定态度,在行动上表现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些人最终会是聪明反被心理误,自己落伍不说,给课程改革造成了负面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只有靠自己。新课改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是时代潮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不可逆转性,是大势所趋,因而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要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改,同时要正确理解终生教育的理念,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按照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许多教师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坦然地接受它,并通过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再提高,而不应整天沉浸在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消极情绪之中。文化反哺现象的存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正常现象,在这一时代教师一不小心成了学生,学生一不小心成了先生并不奇怪,哪一位教师敢说他就比学生知道得更多呢?因此时不我待,不再危机中振作,便会在等待中背淘汰。我给那些教师讲了一个故事,愿他们能够感悟其中的道理。话说一只青蛙,事业有成,倍受上司的青睐,一天他的上司给了他一个洗澡的机会,第一次洗澡由于大锅中水温度过高,虽然青蛙受了点轻伤,但奋力一越,跳出大锅,一时逃过了一次劫难。他的上司为这次事件深表遗憾。一年后,再次给了他一个洗澡的机会,这次在大锅中放凉水,锅低慢慢加热,青蛙感觉很舒服,但当他感觉水热时,他已不能跳出,最后死在锅中。青蛙效应的启示在危机中振作是拯救自己的最好方法。新课改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种转变是系统变革,不仅要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实现转轨,而且在系统构建和实践操作上同样要实现转轨。但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因此,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文化视野137得很多教师不免茫然失措,大大减慢新课改的推进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知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由此产生。因此,部分教师牢骚满腹,认为新课改难以落实,工作无法开展。我讲了一个故事与老师们共勉。一个生产梳子的公司有三个推销员,公司给了他们一个到庙里推销梳子的任务,并且按推销的梳子数来拿奖金,第一个推销员到了庙里,说明来意,主持说:“我们没有头发,当然也不会买梳子”。第一个推销员无功而返;第二个推销员到了庙里,说明来意,主持依然说了那些话,第二个推销员说梳子的功能不仅是梳头,还可以使头顶皮肤的血液循环畅通,以减少疲劳,于是第二个推销员买了几十把梳子;第三个推销员到了庙里,说明来意,主持依然说了那些话,第三个推销员告诉主持,其实他推销梳子是为了寺庙的发展,主持不解,他解释说,香客来到庙中拜佛上香后,头发乱了,如果送每位香客一把印有“神保佑您平安”的梳子,那么保证庙里的香火会更旺,于是第三个推销员卖掉了几百把梳子,并获得了几千把梳子的订单。改变思维,勇于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过程,好象教学是自己的事情,事实上新课改的一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个不合作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有合作能力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个人的利益与升学率有关,一些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往往是法宝,一般不会告诉别人,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误解,教师作为一只队伍,只有合作才能,获得双赢。有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话说在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