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二: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三: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四:教学方法以例点拨、讲练结合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是中考必考的一个体裁,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1、说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说明方法;6、说明文语言特点三、说明文常见考点1、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的把握,对关键词、句的辨析。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8、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四、重难点突破(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1、方法归纳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事理性说明文可以指出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的__2、真题演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恩施民居------吊脚楼》和《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这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分别什么?﹙学生回答﹚明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二)结合已学课文说说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特点:准确、严密、简明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恩施民居------吊脚楼》中“吊脚楼是恩施州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一般依山而建,成群罗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一句中“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一般”一词指的是普遍情况,说明吊脚楼大多依山而建,成群罗分布的情况,删去后就不能准确说明,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方法归类表态:不能删。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演练:“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这句中“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烧开水的过程”等)举例分析: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举例分析: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空间顺序)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概括→具体主要→次要整体→局部……举例分析:(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般→个别)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结果→原因;主要—次要)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概括→具体)(三)、说明文的结构1、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1﹚总分式:包括“总(概说)--分(具体)、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2、说说《恩施民居------吊脚楼》